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精选文摘:溅入眼睛的鲜血(7)

2022-10-13 21:53:56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逃逸,老潘说:司机跟警察面对面,总会被找出数不清的毛病。 所以,他找我准备私了。 老潘是个实诚人,不光表达了跟警察打交道时的复杂心情,还说了这次

逃逸

老潘说:“司机跟警察面对面,总会被找出数不清的毛病。”

所以,他找我准备私了。

老潘是个实诚人,不光表达了跟警察打交道时的复杂心情,还说了这次私了的必要性。他的卡车已经从路边挪进饭店后院,是否撞了人已经说不清。即使给他扣上一顶肇事逃逸未遂的帽子,他也不知怎样摘下来。除非有证明人,最重要的证明人就是我。

我问:“向谁证明?”

他说:“老邱。”

老邱就是那个拿着大蒲扇的半秃中年人。

半个小时后,老潘离开了我家。

他非常失望。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老邱是谁,无法替他证明。

老潘问:“你想要多少钱?”

我苦笑:“根本不是钱的事。”

我把他拎来的两箱牛奶又塞进他的手里,他不要,在激烈的拉拽中牛奶箱掉在地上。老潘站在门口迟迟不肯离去。他已经感觉到了我的失忆,因为我总是将他救的人称为“那个人”。我一再劝他去报案,让他打消了我故意讹诈的嫌疑。

他说:“你再想想,一点儿印象也没有?”

楼道里的灯光有点昏黄,我们俩像是分别站在自己的梦里,我看到老潘脸上忽然闪过一丝恐惧,可能是联想到我的失忆与他的卡车紧密相关。老潘下了一级台阶。牛奶箱刚才摔破了,白色牛奶顺着纸箱缝隙滴在水泥台阶上。随着他的脑袋在我眼前一节一节矮下去,我忽然觉得应该说点什么。我叫了他一声。他回过头仰脸看着我,脸上带出一丝惊喜。我想说我没有摩托车。他的表情让我把话忍住了。我即使帮不了他,也不该让他更绝望。

我说:“我抽空去‘孔家饭店问一问,如果像你说的,我应该谢谢你。”

我靠在沙发上抽着老潘留下的半包香烟,想到他被交警命令抽掉整包香烟的情景,不由得笑了。面部神经牵动得额头上的包有点疼。十二点了。我急忙摁灭香烟,关掉灯,躺在床上,脸冲着墙。坏消息让妻子知道得愈晚愈好,也许明天醒来我已经给头上的伤痕编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听到她进了门,开了灯,把烟灰缸里的烟蒂倒进垃圾筒。我听到她坐在茶几前吃饭,听到她去卫生问里洗澡。她走进了卧室,我装作睡着了。她在我背上拍了一下。我的脸深埋在枕头里,只想到掩饰额头上的伤,没想到她提到了另一个更难回答的问题。

她问:“咱家的车呢?还没开回来?”

她已经问过好几回,我说委托乔通去挂车牌了。

出租车的生意比我预想的还要踊跃,我把车买回来的当天傍晚便揽了一趟拉轴承的活儿。十三年后的今天,我想起此生唯一一次开出租车的经历依然会心惊肉跳。我记得雇我的那个人跟邀我去北海的刘班长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乔通帮我在机动车市场买车是下午五点,我先把他送回家,约好了次日一早他带着我去给车挂牌,然后我去了汽车站前的广場。广场边上停着许多等活儿的小货车,我以前来过许多次,跟司机们已经熟悉了,他们不光向我传授了讨价还价的技巧,还说了种种奇遇。此时他们正围在一棵大柳树下打扑克,我把车停在扔满垃圾的花坛旁,想走过去跟他们聊一会儿,表明我已经有资格加入他们的队伍。刚下车,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夹着皮包冲我走了过来。他穿着雪白的衬衫,藏青色西裤,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脚上的棕色皮鞋锃亮。他的下巴上长了一个小巧的肉球。我吃了一惊,以为刘班长从北海回来了。他一说话是天津口音。我笑了。他问:“你笑嘛?”我说:“我觉得早就认识你。”他愣了愣,笑道:“这就叫缘分。”说着将一张名片递给我。他也姓刘。他已经问过好几个司机,都嫌起得太早,不愿去。我的车还没挂牌,本来不想去。他忽然问了个奇怪的问题:“你这车有发票吗?”我说发票就放在车上的储物盒里。他说:“要是遇到查车,你可以说是正准备去办理车牌。”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