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散文:一个拐弯(3)
旅日漫记
在挂满红灯笼的东京半藏门,日中友好协会举行了隆重的欢迎晚会。日本文部教育省、我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官员如约出席,平山郁夫会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日本各新闻媒体都做了报道。日本最大的中文报纸《中文导报》,还刊发了儿子接受采访的大幅彩色照片和文字。
4
儿子从日本访问回来,就开始准备赴日留学事宜。
人大有一个日语老师从早大来,已返回日本。儿子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师生间的交往更多一些。我用老掉牙的思维,主张儿子请老师帮忙。妻子即笑话我,“该买张机票,到东京给儿子找后门了。”
儿子还是大大方方地给老师发了电子邮件,非常尊敬地汇报了报考早大研究生的想法。老师不回复电子邮件,而是越洋跨海地寄来一封信。这封信是用毛笔写的,又热情、又工整的鼓励。
儿子赴日的系列准备和行程,像灌满春水的早稻田,一块一块地展开了。
2008 年3 月,儿子收到了早大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证,又以2007 北京高校“微笑北京”声乐比赛第一名的荣誉,参加了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文艺晚会的精彩演出。
人大如论讲堂的观众席,满满的,都是日本青少年朋友热烈的掌声。
如果说这掌声也是为儿子赴日修学而响起,亲爱的朋友,你大概不会反对吧。它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此时此地的一种默契、一种浑然天成。掌声的余韵荡过人大东门的一块巨石,洒落在四个俊兴飘逸、遒劲有力的朱红大字上——实事求是。
6 月29 日,儿子参加人大毕业典礼。30 日飞东京,7 月3 日参加早大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笔试。面试时间是7 月10 日,下午四点多,儿子打来电话:“四位老师围着提问,最后,一位老师高兴地说,日语好,英语也好,非常优秀。”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打开早大的官网,不停地刷新着。早大校徽下面的公告终于更新了。毫无悬念,儿子被录取了,并获得日本证券奖学财团最高档次的奖学金,每月二十万日元,而日本大学毕业生的月薪也就这么多。
儿子的电话又响了,他说,秋天来了,校园里的银杏树一夜间全戴上了金灿灿的皇冠。
可仔细一看,那枝条都是弯弯的,弯了下来。
5
从北门一直往前走,便是校区的最高处。一棵银杏树下,巍然屹立着大隈重信的铜像。他身穿长袍,头戴早大特色的学士角帽,左手扶着拐杖,紧抿着嘴,凝视着早大的大门——无门之门。
因为它于1935 年就永久地撤去了门柱和门框,而这里原来就是一片开阔的早稻田。大学就是学习社会与自然的大学问,为什么要一个大门与围墙将自己封锁起来呢?那古堡群与米黄色的建筑在早大的北门外,也就不存在为什么尴尬了。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