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散文:一个拐弯(11)
旅日漫记
我蹑手蹑脚,蹚进大海一样的雪的世界,想近距离摄取它的奥秘,料定它有一股灵气充盈其间,而向外发散,而四处飘荡……但它还是一块石头,且并不光滑,还略显粗糙。
它绝对不是神的作品,而是奥羽山的铁锤子,在天地间瞄一瞄,画一道白色的虚线,然后控好力度,凝聚丹田气,猛然一敲……
而退到远一些的街巷上的取舍,视野开阔了很多,该有更奇妙的发现。但踩踏的人多了,路面已成了一片又硬又滑的玻璃,稍有不当,就摔个双脚朝天。
但人们还是要来,络绎不绝,不畏天寒地冻,就冲着这根“奥の细道”的石柱子——松尾芭蕉的俳句。
松尾芭蕉,日本德川时代的俳谐大师,享有“俳圣”“无禄文化旗手”之誉,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诗圣”杜甫。
圣人者,不食人间烟火也,游历山水,纪游讲学,随遇而安。古代日本也好,古代中国也好,寺院都是最好的借宿之所,还可与满腹经纶的僧人吟诗、作赋、唱和。高官贬谪,文人流放,山险水深,路途遥遥,若有寺院可栖居,该是莫大的慰藉了。
芭蕉不是被贬官员,而是一个有抱负的神道教僧人。延保八年(1680 年),三十七岁的松尾芭蕉,已奠立了清新的“蕉门俳风”,仍谋不了德川幕府的官位,也奈何不了日本俳坛的狂妄与俗气。一气之下,就收拾破袋子,离开喧闹的江户,移居偏僻荒凉的深川,住进一间草庵。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他当了五年专业俳谐培训师,有了一些积蓄,而且谁也考证不了,芭蕉是否领了德川幕府的恩赐。要不,他能衣袖也不挥一下就走了?
反正深川的草庵再破,也要花钱买,还要花钱修;粗饭淡茶,再粗再淡,也不能不劳而获。
芭蕉景仰的杜甫,从打杂的河西县尉,到正八品下的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到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遗,再到华州的司功参军,于仕途之余写诗炼句,而流芳百世。灿烂辉煌的《唐诗三百首》,哪一个诗者不是如此?
诗,包括所有的文学艺术,包括日本神道教的各种以宗教为名的哲学流派,从来都依附于权贵,从来都离不开人间烟火。
草庵在隅田川畔。芭蕉联想到杜甫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为其取名“泊船堂”。
并写下俳诗:因居闹市,九度春秋,今移居深川河畔。因忆古人“长安古来名利地,空手无金行路难”之句,惭惶无似,盖此生贫寒故也。
柴门草庵
煮茶且扫落叶
狂风阵阵
诗序所引之句,出自白居易的《送张山人归嵩阳》。芭蕉把白居易,或不仅仅是白居易,当作他崇拜的古人了。
此“长安”也不是彼“长安”,而是他的俳诗事业。而文学,自古以来都是名利的皇冠。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还能有什么高雅与高贵的追求?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