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海外散文:一个拐弯(10)

2022-08-22 16:20:14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旅日漫记,横放的筷子,不甘势单力薄,除去红线结的扎裹,便底蕴深厚,便指点江山黑豆是勤劳,是富贵,一粒也不能放弃! 还没有屠苏酒呢,一声对不起,一阵

旅日漫记

横放的筷子,不甘势单力薄,除去红线结的扎裹,便底蕴深厚,便指点江山——黑豆是勤劳,是富贵,一粒也不能放弃!

还没有“屠苏酒”呢,一声对不起,一阵风似的来了,一杯纯真的清酒,绝对的礼貌,绝对的真心,但绝对不是情深如海。

又是一小碗香湯,搭配什么?又是一小块糯米糕,又是一小块蟹钳肉,红色是理所当然的。

最后,一只扁平的红碟子,一个粉红的点心,一枚鲜红的草莓,送来了红色的祝福。

粉红的贺年卡,扎裹筷子的红线结,以及所有的精致、细腻、古老,以及所有红色的心情,都不能丢弃。

我将它们封存在一个旧信封里,还要亲自当邮差,邮寄到自己的旧时光里。什么时候呢?就拿出来,就拆开来,就给自己看——我吃过品川王子酒店大年初一红色的早饭!

但不少日本人还是宅在自己的家里。早在年前,精打细算的主妇就做好新年三天的饭菜,购了几瓶上等的清酒,储藏在冰箱里;大门上,挂上黄色的稻草绳、鲜红的橘子,插上绿色的松枝、梅枝、青竹。新年来了,只管发生轻轻松松的、红红火火的心情。

我以为,红色是中国人的至爱、中国人的专利,但在东京也受到如此宠爱。可否说,太阳升起在东方,而不是升起在西方,只是一种概念、一种表达、一种感悟罢了,一旦套上语言和文字的外壳,就是一种有颜色的文化了。而文化,既是躯壳,又是内核;既有篱笆,又没界限。

一百多年前,日本与中国一样,以农历为岁时年节之典,大红大绿的春节为最隆重的节日。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导入西方的阳历,从1873 年1 月1 日开始废除农历新年,而将春节的习俗,以及其他农历节日,都简单地复制到阳历里来。

所以,红色就成了新年共有的祈祷,希望共有的标志,绿色的由来和含义也在其中了。

恰好的又红又绿。

松尾芭蕉

山寺俗称立石寺,是日本奥羽山脉西边的大石头、小石头垒起来的一座寺院,吊挂着粗糙的稻草绳,飘荡着冷清、孤独的雪花。慢慢地,朝拜的人多了起来,人间的烟火也多了起来,就成了一个小镇,但还是冰雪的天下。

小巷上是雪,屋顶上是雪,门庭上是雪。这电线,才一根弦,最是清心寡欲,也纠缠着雪。这棵树的青春年华,也给捏成僧侣一样的雪人。透过雪与雪的缝隙,远处不高的雪的山,以及抱成一团的雪的脉,正如大水漫灌般赶来。

这根并不高也不大的石柱子,嵌着“奥の细道”的黑色大字,头顶上更是高高的雪的帽子,脚下更是深深的雪的波涛。所谓深陷其中,所谓大雪压顶,所谓泰然处之,大概就是如此吧。

不要任何理由的简单、明了、干脆……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