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海外散文:一个拐弯(12)

2022-08-22 16:20:14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旅日漫记,惭惶无似,盖此生贫寒故也,即透露了芭蕉的哀怨与摇摆,是悔恨当初婉拒门生的资助,还是后悔拂袖于德川幕府的恩赐? 芭蕉这首俳诗,借用了杜甫诗

旅日漫记

“惭惶无似,盖此生贫寒故也”,即透露了芭蕉的哀怨与摇摆,是悔恨当初婉拒门生的资助,还是后悔拂袖于德川幕府的恩赐?

芭蕉这首俳诗,借用了杜甫诗的意境,其句子也是宋词式的参差不齐,却没有宋词的酣畅、潇洒与淋漓。

钱起《送僧归日本》,“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以赠别修业长安、即将回国的日本僧人。芭蕉草庵夜读的唐诗,会不会就是这位僧人带回的孤本?

所以,芭蕉的“泊船堂”,不仅舶来了“西岭千秋雪”“东吴万里船”——唐诗宋词和诸子百家,也舶来了中国文人的淡泊、清高与扭捏。

于是,芭蕉接受弟子送来的芭蕉苗,并种植于庭园内,舶来品的“泊船堂”就变成了土生土长的“芭蕉庵”。

但“芭蕉庵”仍然是稻草盖的顶、泥巴糊的墙,如何经受风雨来袭?触景生情,芭蕉又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意境,演绎《茅舍有感》:

芭蕉秋台摧叶

瓦盆承水滴答

漏夜听雨

芭蕉心灰意冷了,不再为破烂的草庵、浑沌的俳坛而呐喊。而僧人的本分又一再催促它,回归到山水中去——不还是一片滥竽充数的雪花?

芭蕉也知道,开创中国儒学的孔子,也曾辞官而周游列国十四年,有车有马,有一众弟子自愿跟随,但最终也只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你一个领主藤堂家曾经的侍童,什么都不是啊。

固执的芭蕉翁,依然几次开启颠沛流离的人生之旅。元禄二年(1689 年)二月下旬,他让弟子河合曾良做伴,从江良出发,行程二千四百公里,历时六个月,转辗了北关东和东北。如其《幻住庵记》草稿断简所记:“以无庵为庵、无住为住,仅有斗笠一顶、草鞋一双,常在身上。”

芭蕉行至山寺,宿于寺院天台宗,相当于现在的名人住5A 级高级宾馆了。但芭蕉不是急才,《奥之细道》的纪游俳句,五年后才完成。

如今的山寺小镇,将这一切都挖掘并包装起来了。这根石柱子作为“奥の细道”公园的入口指示,以没有任何理由的理由,与这里的单纯与繁复,与这里的倾斜与阶梯,以及山形市教育委员会的红色边框公告牌,打成一片了。

公园内,芭蕉的雕像,随行弟子曾良的雕像,当然是石头雕刻的。松尾芭蕉描写山寺的著名诗篇《蝉》,也雕刻在当然的石头上。仅寥寥几字:閑かさや岩にしみ入る蝉の声。意为:静寂,蝉声入岩石。

就这么几块圆润的石头,在起伏不大的斜坡上,在略显曲折的小道边,在几棵并不特别的大树下,追随着神道教的隆重、庄严与肃穆——枯淡、闲寂、轻妙的雪花……

小镇还修建了现代色彩的“山寺芭蕉纪念馆”,修建了铁路和火车站。可不,一列火车正披着一身冰雪,缓缓穿行在小楼边的高架轨道上。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