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河洛谣》(81)

2022-09-07 19:10:5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河洛谣,翌日,渔娘拄着拐杖,让儿子陪着,寻人问路,来到了寺沟村的永昌陵。当时,有御林军看守,渔娘根本走不到跟前,只能站在与永昌陵相对的凤凰山上遥

河洛谣

翌日,渔娘拄着拐杖,让儿子陪着,寻人问路,来到了寺沟村的永昌陵。当时,有御林军看守,渔娘根本走不到跟前,只能站在与永昌陵相对的凤凰山上遥遥祭拜。陵前的神道两侧,有着高大的石像生,大象、马、控马官、瑞禽、狮子、绵羊、西域使节、文臣武将,等等。看着这些石像生,渔娘默默叨念:你们在阴问可要把“黄哥哥”侍奉好啊,年年初一、十五,少不了你们的香火。

此后,每年的清明节、寒衣节,渔娘都要来到凤凰山,跟从各地纷至沓来的老百姓一道,焚香祭拜,把她和他们满腔的思念化作一缕缕缭绕的香烟,盘旋在永昌陵的周围、上空。

这一年的清明,渔娘已经走不动了,她让长孙用独轮车推着她又来凤凰山。一路上,渔娘撇着没牙的嘴,轻声地念叨:“黄哥哥,洛妹来看你了。黄哥哥,洛妹来看你了……”刚走到凤凰山顶,突然来了一阵龙卷旋风,从渔娘的脚下旋起,旋到那棵渔娘常年依靠歇息的大槐树停住了,然后盘旋上升,把大槐树连根卷起,摔到一边。渔娘蹒跚几步走到大槐树前,遥望着永昌陵,挺身拄杖,满头银发迎风招展。渔娘的长孙赶紧过去搀扶着奶奶,发现奶奶已经面含微笑,咽气了。

从古驼村,到整个邙岭,再到黄河、洛河沿岸,一直传说着渔娘和赵匡胤的故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直至传到宋仁宗的耳朵。仁宗本是性情中人,感动之余,力排众议,在当年槐树生长的地方,大兴土木,建了一座“会圣宫”。会圣宫外立着一通石碑,碑座为龟形,其下与八角形石座相连,背面刻菩提树下布道图,其余三面均为双龙闹海图。碑首为螭首,其上雕六条龙对称盘绕。在其盘绕的碑首中间形成圭形额,碑身四周饰以线刻龙形和流云纹,两侧浮雕云鹤图案。阴刻篆书渔娘和赵匡胤的故事。可惜,不知到了哪一代,碑文变成了“新修西京永安县会圣宫铭”,碑文记述了建筑会圣宫是为宋朝官员祭拜宋陵时歇脚的缘由,描绘了会圣宫的地理位置、建筑的宏伟壮观和“奉安圣容”礼仪的隆重,以及“士庶朝谒”的盛况,就是人们今天见到的“会圣宫碑”的样子。

值得欣慰的是,直至今天,河洛地区的百姓们,仍在传唱着那首《河洛谣》:

你是黄河我是洛,一清一黄来汇合。邙山头前“八卦图”,好似咱俩把手搦。

把手搦,莫念我,天下苍生记心窝。“警枕”正反两句话,日日夜夜念叨着。

把手搦,莫念我,百姓疾苦记心窝。文景贞观何日见,黄哥哥,请您早点儿告诉我。

把手搦,莫念我,天下一统记心窝。汉唐雄风今又回,黄哥哥,一生高扬“大风歌”。

把手搦,莫念我,河洛汇流成一河。万里滚滚奔东海,一路高扬太平波!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