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河洛谣》(20)

2022-09-07 19:10:5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河洛谣,原来是苟老汉的女儿!闻听他的话,赵匡胤虽然半信半疑,还是轻松了不少,问道:寨上是何方人士? 苟仙儿答:铁钩担! 原来是铁钩担占山为王了!赵

河洛谣

原来是苟老汉的女儿!闻听他的话,赵匡胤虽然半信半疑,还是轻松了不少,问道:“寨上是何方人士?”

苟仙儿答:“‘铁钩担!”

原来是“铁钩担”占山为王了!赵匡胤本来对他没有好感,这下更恼火了,说:“不行,光天化日之下抢人跟山大王没有区别,今天我非为民除害不可。”

苟仙儿心里暗暗高兴,心说我没有看走眼。

赵匡胤说:“苟大叔,山上有多少人马?他们的武艺如何?”

苟仙儿说:“山上除了‘铁钩担有两下子,其他的都是吃货。好汉,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苟大叔,但讲无妨。”

“您的武艺如何?”

“苟大叔,从我练成武艺到现在,还没遇到过对手呢。”赵匡胤呵呵一笑,自信地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这个‘铁钩担仗着自己有两下子,谁都不放在眼里,只有用激将法才能把他引出来。”

赵匡胤觉得苟老汉的建议言之有理,就让他们退到安全的地方,都朝寨上一声高一声低地喊起来:

“‘铁钩担有种出来!咋像个缩头乌龟似的?”

“‘铁钩担,你不出来就是石缝儿里蹦出来的。”

“‘铁钩担,怕了不是?今天你敢出来就要了你的命。”

“‘铁钩担,明年的今日就是你的忌日。哈哈哈!”

除掉山大王古寨三结义

皂角树上的马蜂窝“铁钩担”是知道的。他们修筑寨墙时,担心外人顺着皂角树爬到寨里去,打算刨掉皂角树,结果发现了马蜂窝。“铁钩担”吩咐“毛团”一把火烧掉。“毛团”知道马蜂的厉害,白天不敢贸然行动,计划当天晚上火烧马蜂窝,举着火把来到树下的时候,看到一条金黄的蛇盘在树下,吓得他扭头就跑。回到窑洞,他的头莫名其妙地疼起来,仿佛要炸开似的,整整一个晚上,疼得死去活来。“毛团”害怕了,觉得这个马蜂窝跟皂角树一样成了精,不敢招惹。思來想去,就这样回复“铁钩担”:“大哥,您不是担心有人爬上皂角树打探寨上的情况吗,有了这个马蜂窝,等于多了一道防线,所以,我觉得这个马蜂窝不能除掉。”“铁钩担”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就把马蜂窝保留了下来。马蜂窝保留了,也等于把皂角树保留了下来。说来也怪,无论是路人经过,还是百姓烧香拜树,马蜂从不蜇他们,倒是寨上的喽啰没少被蜇,下山一回被蜇一回,几个兄弟都被蜇过,有两个最为严重,一个被蜇了眼睛,红肿了半个月,视力才恢复正常,一个被蜇了嘴唇,几天吃不了饭,差点儿饿死。到后来,弄得那些喽哕兵都不敢下山了。

当地百姓编了一个顺口溜:

一副钩担少俩桶,锅盖喽啰擀面兵,抢吃抢喝害性命,遇上毒蜂天报应。天报应,天报应,举头三尺有神灵。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