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河洛谣》(8)

2022-09-07 19:10:5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河洛谣,今年又到了种小麦的时候,又该讨论滩地的归属了。为避免死伤的事件再次发生,大伙儿推举苟仙儿想个法子。苟仙儿就是文武院的主人,开篇引子中提到

河洛谣

今年又到了种小麦的时候,又该讨论滩地的归属了。为避免死伤的事件再次发生,大伙儿推举苟仙儿想个法子。苟仙儿就是“文武院”的主人,开篇引子中提到的那位老汉。

苟仙儿在当地算是个大能人,庄稼活儿没有不会的,耕耩犁耙、扬场放磙,样样精通,犁地能犁出讲究,耙地都能耙出花来,还会木匠、铁匠、石匠、瓦匠,像做把椅子啊,打把锄头啊,敲个猪槽啊,垒个鸡窝啦,统统不在话下,还略懂医术和阴阳八卦,看懂星象,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这话有点儿虚,用当地话讲比较恰当,能掐会算。苟仙儿长相有点儿特殊,身材中等,颧骨高耸,一对扇风耳,眼睛虽饱经沧桑,却明亮、有神。尤让人惊奇的是眉宇之间鼓起一个枣核似的肉疙瘩,双眉一展,肉疙瘩竖立在额头,像一只半睁半闭的眼睛,每逢遇到生人或有人找他问事时,这只“眼”便不停地抖动,似乎眨巴着眼睛,把什么事情都看透亮了。时间久了,三里五乡的人都传他长了一只“天眼”。苟仙儿疔疾病,问祸福,无不灵验,人称“苟仙儿”,真名倒让人给忘记了。更奇的是苟仙儿才学渊博,诗词书画均有涉猎。在他声名日隆的那段时间,四邻八乡的文人骚客慕名秉香虔拜,求文问诗者络绎不绝。具体求教方法:先将酒菜四味、醇酒一壶放置天窑桌上,将文章原稿展放于几案,礼拜后关门闭户。第二天,原文已经涂改完毕,增削定稿,评改无不中意。为此,有拜门下称弟子者数十人,后大多数考取功名。

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苟仙儿批改文章,最忌惊扰。外乡有一马姓儒生,性狡黠,曾呈草稿于苟仙儿,请其斧正。夜深更静,马儒生潜伏暗处,忽见窑内灯光明亮,他轻手蹑脚移至门外窥视,没有看到苟仙儿,却看到一白须白发老人,端坐案前,笔走龙蛇,批改文稿。马儒生一时喉咙发痒,轻轻咳嗽一声,顿时,窑内灯光熄灭。事情传开后,人们都议论说苟仙儿是神仙下凡。对此,苟仙儿嘿嘿一笑,也不辩解。说得多了,他说:“可能吗?河里捞笊篱——瞎(虾)编的。”

这次为避免死伤之事发生,苟仙儿提议用石碾子拉地。石碾子是由一根硬木穿起三个石头打磨出来的石饼,用于碾轧刚刚耩过的土地,使得种子与暄腾的土壤紧密结合,提高发芽率。苟仙儿提出的方案就是两岸各派出一个人,用牛皮绳绑在各自的脚大拇指上,然后把牛皮绳的另一端绑在石碾子上,看谁拉得远,拉到哪儿,起点到终点的土地就归谁。毫无疑问,这样一来,靠的就是实力,虽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没有更合适的方法,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石头剪刀布决定先后,三局两胜,南岸先拉。南岸派出的是“铁钩担”。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