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河洛谣》(15)

2022-09-07 19:10:5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河洛谣,杜氏像遇到了救星,急忙拉住渔娘的手说:姑娘,你是当地的吧?这里有没有看病先生? 渔娘刚想点头,又摇了摇头。她和爹都属于野先儿,若是给人家

河洛谣

杜氏像遇到了救星,急忙拉住渔娘的手说:“姑娘,你是当地的吧?这里有没有看病先生?”

渔娘刚想点头,又摇了摇头。她和爹都属于“野先儿”,若是给人家看不好,耽误了病情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她看了一眼地上的赵匡胤,迟疑了一下,对杜氏说:“大娘,我略懂医术,让我给这位哥哥看看……看样子,像是热着了。”说罢,渔娘就蹲下身子,拉过赵匡胤的一只手腕给他把脉,片刻后点了点头,说:“脉象跳动正常,无大碍。”然后,翻了翻赵匡胤的眼皮,看了看他的舌苔,心里有了底,掏出针灸包,取出两根银针,在赵匡胤的额头上剜两下,顿时冒出乌黑的血,之后又在赵匡胤的两个耳垂上各剜了两下,同样,放出的也是乌黑的血。渔娘对杜氏说:“大娘,哥哥是内热过剩,急火攻心。我家就在附近,不如抬到我家,熬点儿凉茶,给哥哥试试看。”

渔娘这样一说,杜氏这才感到口干舌燥,觉得姑娘说的有点儿道理,不像是在信口胡说。他们早起到现在连口水也没喝,赵匡胤呢,早上就没有吃饭,加之天热,可能是热着了。眼下也没有其他办法,便答应了。

渔娘背着赵匡胤几乎是一路小跑。杜氏在后面牵着马,三步并做两步,紧赶慢赶,累得气喘吁吁,在后面勉强跟得上。到了家,渔娘把赵匡胤放到树荫下,然后到沟边拔了一大把刺角芽、黄蒿苗,淘洗干净,加了两味爹爹原先采回来的中药,然后点燃柴火,架锅熬起来。

杜氏守在赵匡胤身边,趁渔娘熬凉茶的当口,才有机会打量起“文武院”。这个地方优雅寂静,坐西向东,地形呈月牙状。院子里拾掇得干干净净,院子里一棵高大的柿树,挂着鹌鹑蛋大小的柿子,青青的。柿树下边一个石桌子,围绕着石桌子摆放着几个石凳子。隔柿树不远,有一架葡萄藤。藤条有一把粗细,像是有些年头了,几百年都不止。枝叶如盖,藤蔓蔽天,翠绿色的葡萄像珍珠一般,一串串挂满了棚架,再过些时日,葡萄就该成熟了。走进院子,阳光被葡萄和柿树的枝叶遮得严严实实,难以透过几缕到地面,阴凉宜人,极是清爽。几只母鸡和一只公鸡,大爷似的悠闲地散着步。沟边有个小菜园,有几畦青菜,牵藤扯蔓的,高低错落,绿莹莹的,煞是好看。上院的角落有个鸽子笼,关着数只鸽子,“咕咕咕”地叫着。让杜氏纳闷的是:窑洞上下两层,上面窑洞咋上去呢?窑洞里面有梯子?牵挂着儿子的病情,杜氏也没心思过问。

凉茶很快烧好了。渔娘舀了一碗,撮起小嘴“呼呼”地吹了半天,尝尝不热了,才拿起小勺,一勺一勺地往赵匡胤嘴里灌。那一刻,杜氏心想,若是儿子娶上这样的媳妇也不错。转而又想,不行,门不当户不对的,传出去要让人笑掉大牙的。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