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河洛谣》(22)

2022-09-07 19:10:5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河洛谣,就在这时候,毛团跟火烧了屁股似的叫道:大哥,寨上着火了 铁钩担回望寨上,只见古驼岭浓烟冲天,像是被人放了火。铁钩担嗷叫一声撤,话音未落自

河洛谣

就在这时候,“毛团”跟火烧了屁股似的叫道:“大哥,寨上着火了……”

“铁钩担”回望寨上,只见古驼岭浓烟冲天,像是被人放了火。“铁钩担”嗷叫一声“撤”,话音未落自己已经率先跑了。那些“锅盖兵”本来就是乌合之众,见此情形,嗷叫一声都转身逃向山寨,恨爹娘只给了自己两条腿。

好半天,趙匡胤的眼睛才睁分明。远远看到,一场混战摆在寨门之下。怎么回事?这些山大王们起内讧了?赵匡胤一边琢磨一边催马上前。

玉龙驹何等之快?转眼之间便到了跟前。场地中间两名陌生面孔,从出手的架势上看,都是练过功夫的,一个高大,一个瘦小,高大的紫色面皮,瘦小的肤色略白,高大的使长枪,瘦小的使短剑,两个人联手,长枪攻上路,短剑劈下路,配合得天衣无缝。“铁钩担”也不示弱,一根扁担在手,玩转得出神入化。钩担两端的铁钩,不但可以钩,还可以砸。使短剑的那个一不小心,手里的剑差点儿被砸飞,身子往前一带,差点儿跌倒。几乎同时,只听“啪”的一声,那根长枪拍在“铁钩担”的手上,手一松,钩担从手里脱落。这时候,瘦小的那个汉子,短剑顺势往前一送,“噗”的一声,短剑扎进“铁钩担”的胸膛……“毛团”和剩下的“锅盖兵”一看不妙,便四散逃窜。两个好汉刚要追赶,赵匡胤拦住了他们,说:“出头鸟已经死了,放他们一条生路去吧。”两个汉子这才带住马,停了下来。

三个人各自介绍一番,这才相互知道了底细。

使长枪的汉子是山西太原人,名叫慕容延钊,其父慕容章是并州刺史,知道带兵打仗的苦,不愿让儿子走自己的老路,打算将他培养成一个儒生。所以说,慕容延钊自小熟读“四书五经”,满腹经纶,说话文绉绉的。十五岁时遇到一个道士,道士见他身形高大,说不习武可惜了,还愿意收他为徒,教他武艺。慕容章心想,当下正值乱世,练就一身武艺不说报效朝廷,起码可以保护自己,就答应他练习武艺。又过十多年,慕容延钊不愿意待在家里,四处云游,听说巩县这地方山美水美,民风淳朴,便来了。

使短剑的名叫韩令坤,祖籍武安,父辈都是将军,因此,他自小练武,身手不凡。辽兵侵占中原,占据京城汴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便计划赶到开封,赶退辽兵。途中遇到慕容延钊,两人志趣相投,结伴而来。

两人到了古驼岭下,听到“龙头寨”方向嗷嗷乱叫,从老百姓嘴里得知,赵匡胤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与寨上山大王搏斗,两人一拍即合,飞马赶过来相助。

之后,赵匡胤又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三个人越谈越投机,越谈越亲热,真有点儿英雄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