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文选:德意志式的歌哭(3)
歌哭的河谷
德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化的进程晚于英法。机械加工业,也是跟着英国人起的步。起初是仿制英国的刀叉剪子,然后是大件器具。由于德国人在工艺上更讲究,品质上更恒定,觉得和英国货混在一起很吃亏,便赫然打上了德国制造。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某某制造,最早是德国人在海德堡下游的鲁尔工业区( Ruhr-gebiet)打出来的。这是一个国家最坚定的商业自信,也是最有力的品质背书。在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型的历史进程中,这个背书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鲁尔工业区随之成为全球最负盛名的制造基地,靠的是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意识,以及对这份背书的尊重和珍惜。德国的商业文明,已经成为德意志民族现代文明的一部分,甚至是标志性的一部分。
三
两次未能被法国人炸塌,如今依然屹立在内卡河( Neckar)畔山头上的古堡,神圣罗马帝国时代由选帝侯建造,一度是欧洲最宏伟壮观的古堡。虽经两次摧毁,如今仍能与法国人的凡尔赛宫齐名。每年逾三百万游客来到这座城市,大抵都是为了看这座古堡。
若论古老,莱茵河畔还有好些城堡垒筑于罗马时代。那时的罗马人,为了防范后来被冠上神圣罗马之名的蛮族入侵,沿莱茵河遍设防御工事,城堡便是防御体系的核心。城堡战法,是古罗马军事家的创造,与之相比,蒙古帝国便因过度信任战马而吃了大亏。蒙古马队洪水一般往前冲,冲刷过后并没有留下稳固的政权。古罗马人则步步为营,占一片土地筑一群城堡,安安稳稳地住在城堡中,享受占领者的美好时光。
当年古罗马人的城堡,大多因年久失修,最终被神圣罗马帝国的邦主或选帝侯拆毁再建,只有很少的几座,还摇摇欲坠地撑在夕阳里,伴着莱茵河无尽的流水度着风烛残年。古罗马人堆垒的石头虽被推倒,罗马人所选的堡址却大多没有易地。古罗马将军们选择战略要地的眼光,千百年也难以超越。科隆古堡始建于公元50年,其间虽有损毁,如今依旧屹立在老地方。海德堡是否为罗马原址重建,史料未可确考,但从古堡选址的据险扼要看,似乎也该是罗马将军们看得上的地方。
我登古堡,在一夜透雨后的清晨。蒸腾的水汽和山间的晨雾,迷迷蒙蒙地混在一起,为褐红色的古堡蒙上了一层纱幔。拾阶而上,山林中哗哗的流水与清脆的鸟鸣,随着石径的弯曲时近时远。如此清新婉约的晨曲,惯常只有眠宿在深山老林中的柴扉农舍才可听见。一座宏伟奢华冠盖全欧的王侯官邸,竟有如此清雅缥缈的晨早时光,难怪诗人们称这里为“偷心之城”。
古堡建造了四百年。房子还没建完,审美风尚和建筑理念已发生了变化,最终便混杂了三种建筑风格。欧洲这种拼盘、积木似的建筑很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混杂之美。古堡所用的石料,是采自内卡河谷的红色砂岩,石质与颜色十分纯净。岩石中的晶体映着阳光细细碎碎地反光,增添了红色的鲜亮和饱和。风雨侵蚀,战火熏染,六百年岁月沧桑,古堡看上去依旧红艳如初,这倒是一般古建筑难有的一份幸运。朝晖里,夕阳中,一座美轮美奂的红城堡,如诗如歌地掩映在苍苍翠翠的森林中,即使其中从未发生什么故事,人们也会编撰出一首首一波三折的动人诗篇。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