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沧桑:先祖别离,数经庚子劫 后代重逢,再续百年缘(7)
庚子诺
朱普堂左说右说,黄济雄仍是不肯松口,他没有办法,便道:“济雄,这样吧,我们还是把药分开吧,你卖一半,我卖一半,你卖贵卖贱我不管,我卖贵卖贱你也不要过问。”
黄济雄一想,爽快地答应了。每年,他们各自制出6000枚金丹,6000枚银丹,合成6000份普济丹。第二年,二人真的各分一半,各卖各的。朱普堂每盒普济丹卖五百文铜钱;黄济雄只收银子不收铜钱,一两银子一盒普济丹,实在没有银子给铜钱,三贯铜钱一盒药,一文不少。
同是普济丹,一家便宜一家贵,病人自然去找朱普堂买药,黄济雄的药,一盒也卖不出去。对此,黄济雄并不着急,他算计好了,药是这么多药,病人是这么多病人,朱家的药卖完了,病人还得来黄家买。
事情果然不出黄济雄所料,半个月不到,朱家的普济丹全都卖光了。病人没有办法,只得到黄家去买。黄济雄趁机又涨了一百文铜钱,三千一百文铜钱一盒药。爱买就买,不买拉倒。病人为了保命,只得咬咬牙,掏出钱来。
朱普堂听说黄济雄竟然这么黑,卖得这么贵,十分生气。可是,生气又有什么办法呢?朱普堂只能做金丹,做不出银丹,他那3000份普济丹卖完了,再想加工,黄济雄不配合,光有金丹也没用。
朱普堂无奈地摇摇头。当年,恩人让朱普堂做金丹,让黄济雄做银丹,只想到朱不离黄,黄不离朱。现在离是离不开,可是,黄济雄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把朱普堂控制得死死的。黄济雄想涨价就涨价,想涨多高就涨多高,朱普堂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朱普堂对黄济雄不满,除了黄济雄任意涨价,还有一件事也让他心生疑窦,只是没有真凭实据,朱普堂也不好把这个疖子挑破。
原来,凭多年来的经验,染上瘴疠,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老人还是小孩,轻者三盒药,重者四盒药,药到病除。可是,近年来,朱普堂发现,三四盒药根本不起作用,得吃上六七盒药瘴疠才会好。
药效怎么会差这么多呢?朱普堂琢磨,问题一定是出在加工制作上。朱普堂每次做金丹,挑的全是上好的药材,半点儿也不敢马虎。问题不是出在金丹上,只能出在银丹上。朱普堂怀疑黄济雄在药材上做手脚,偷工减料。
怀疑归怀疑,没有真凭实据,朱普堂也不好说什么。有一次,一个病人提出同样的质疑,怀疑药材有问题。朱普堂听了,认真地道:“天地良心,金丹所用的药材,全都是上等货,分量也没有半点儿减少,我可以对天发誓。”
朱普堂这话传到了黄济雄的耳朵里,他不高兴了:金丹所用的药材全是上等货,这么说问题就出在银丹上了?朱普堂呀朱普堂,要辩白也不是这样辩的,你只摘除了金丹的嫌疑,岂不是把问题全推到银丹上了?你这还算兄弟吗?
相关阅读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