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沧桑:先祖别离,数经庚子劫 后代重逢,再续百年缘(49)
庚子诺
朱光明和黄敬堂在临风坡下的石雕场见面了,两个老人伸出颤抖的双手,将自己的木盒递给对方。两人哆哆嗦嗦打开盒盖,看到了木盒里的金丹和银丹,泪水夺眶而出,互相扑向对方,紧紧地抱在一起。
黄敬堂哭道:“朱大哥,终于把你找到了!这么多年,我找你可找苦了!”
朱光明也泪如雨下,道:“黄兄弟,我也一样,这下好了,终于见到你了。”
黄敬堂道:“你我两家的恩人埋葬在临风坡,年年清明,我都蹲在临风坡上等你们,等来等去,总是等不来,我还以为你把我们两家的恩人给忘了。”
朱光明道:“这怎么可能呢?我太爷爷把恩人的骨骸迁到公墓里去了,同朱家的祖先葬在一起。每年清明,我们都是到公墓去祭奠恩人,临风坡多年没来了。”
黄敬堂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自己蹉跎岁月,在临风坡下白白坚守了这么多年!要不是雕塑马怀山的石像引来电视台的记者,不知道还要多少年才能找到朱家后人?
朱光明迫不及待地展开银丹配方,浏览纸片上所拟的药材和剂量。他不由一怔,这份银丹配方也没有奇特之处。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朱家祖祖辈辈苦苦追寻的银丹配方竟然会这么寻常?
朱光明又展开了金丹配方,他看一眼金丹配方,再看一眼银丹配方,越看越惊奇,越看越敬佩。金丹配方和银丹配方分开来看,俱都平淡无奇;然而,一旦将两张配方组合在一起,就其妙无穷,君臣佐使,通天彻地,所向披靡!朱光明感叹天下竟然有这样的异人奇才,奇思妙想,拟出这等旷世奇方!
朱光明揣着两张配方,急匆匆地来到中心医院,收回原来的处方,按金丹银丹的配方拟了一张处方,交给范正清。一天之后,范正清就给他打来电话,说朱巧珍的烧退下去了。
朱光明的眼眶红了,激动地道:“好!好!接着吃,看看效果稳不稳定。”
出乎意料,普济丹这张方子的效果竟然特别好,很快在别的医院推广使用,救治了不少新冠肺炎病人,朱巧珍和黄根彪的老婆邓海兰都是吃这种中药吃好的。而黄根彪在痊愈后的朱巧珍的救治下,也恢复了健康,只等着法律的制裁了。
不久,潇水河畔,临风坡上,矗立着一尊晚清中年男子的石像,马怀山的遗骸虽然被移走了,临风坡却是朱黄两家心目中一块永远的圣地。每年清明,两家人都要来到这里登坡拜谒这位恩人。大家望着潇水碧波荡漾,奔流而去,不由得感慨万千:恩人马怀山设计的金丹和银丹,是希望朱不离黄,黄不离朱,朱黄两家,世世代代亲如兄弟。
黄家远祖一时想差,一步走错,朱黄两家分离了一百二十年,才在临风坡上重新聚首。分手容易聚首难,這是历史留给朱黄两家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啊!
相关阅读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