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沧桑:先祖别离,数经庚子劫 后代重逢,再续百年缘(46)
庚子诺
黄根彪喃喃地道:“朱主任,我知道你是一个好人……”
朱巧珍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各人自可评判,你可以信任我,也可以怀疑我。你可以怀疑任何人,请不要怀疑一个医生。你不是想转院吗?那是你的自由;作为医生,我却要给你一个忠告: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太多了,如今住院都要排队,哪家医院都一样。你这种情况,在外面耽误一天,病情可能就无法控制了。该说的我都说了,你要是还想转院,让袁警官现在就替你办出院手续。”
黄根彪急忙道:“我不转院了!我不转院了。朱主任,当年是我对不起你,请你原谅我,求你一定要治好我的病。我不想死,我还年轻,我要活下去啊!”
第十回 恩人雕像引关注 朱黄两家终相逢
朱巧珍的开诚布公,让黄根彪十分感动,他完全信任了朱巧珍。那天,朱巧珍又到病房里给他看病,看见黄根彪的动脉氧饱和度是92%,正常人的血氧是95%—98%,便吩咐范正清给黄根彪开了高流量吸氧,希望改善他的血氧浓度。
朱巧珍回到办公室,这段时期的经历,许多病人看着好好的,治着治着,轻症突然变成重症,首先是呼吸衰竭,不得不插管。到了插管的时候,病人的各种脏器也早已衰竭,生存的希望就非常渺茫了,最后不治而亡。这个变化是怎么发生的都不知道。这段日子死去的病人太多了,触目惊心,让朱巧珍感到害怕。
朱巧珍把范正清叫来,要他每天都要给黄根彪检测肺功能,黄根彪的VT、ERV、IRV和RVTLC、MMEF等值每天都在降低。这就是说,黄根彪尽管血氧浓度上去了,他的肺功能却越来越差!
怎么會这样呢?
朱巧珍突然想到一个医学现象:吸气努力。
病人由于肺部功能受损,肺部的氧气浓度不足,会使劲吸气。持续的吸气努力,会加速损伤肺部。即使是在做高流量吸氧或者无创吸氧,病人也还得不断努力吸气。血液中的氧浓度虽然上去了,却没法控制病人自己吸气的努力,肺功能还在继续受到损伤。并且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发展到呼吸衰竭。
黄根彪似乎也在重复这种现象。朱巧珍不禁为黄根彪担心起来。
朱巧珍查了一下外地的经验介绍,别的医生似乎也注意到这个现象,所以有的医生就提出,何必等到肺部严重损伤局面失控再插管抢救?早插迟插都是插,我们何不提前干预,提前插管,肺功能少受些损伤,岂不是好?
迟插不如早插,这个想法让朱巧珍两眼一亮。
范正清听说要让黄根彪提前插管,吓了一跳。
范正清道:“朱主任,提前插管风险太大。我说的不是技术风险,而是责任风险。诊疗指南写得明明白白,对于呼吸困难障碍的病人,第一步是标准吸氧,第二步是无创吸氧或者高流量吸氧,第三步才是插管。你第一步第二步都没走,就跳到第三步。插管也是手术,也有不少风险和意外:有可能引起呼吸心跳骤停、急性气道阻塞、细菌继发性感染。在正常状况下,发生这些意外,医生是免责的。你现在突破指南规定的程序,提前插管,要是发生这些意外,家属追究事故责任怎么办?”
相关阅读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