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经典鉴赏:流尽最后一滴血(5)

2022-09-02 22:08:0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血铸忠诚,酒席结束,毛润之、蔡和森、肖子升在何叔衡、谢觉哉等陪同下,沿着田垄、曲径向杓子冲深处走去。 毛润之:叔衡兄,我有一事相问,你当初考上秀才

血铸忠诚

酒席结束,毛润之、蔡和森、肖子升在何叔衡、谢觉哉等陪同下,沿着田垄、曲径向杓子冲深处走去。

毛润之:“叔衡兄,我有一事相问,你当初考上秀才县衙给送来任职书,你为何不领受!”

何叔衡:“你有所不知,我家境贫穷,父亲当时读书完全没有条件,是伯伯叔叔放弃读书在家种田支持他一个人读书的。所以,我读书也是靠全家,因此,我不能为了自己而离家。”

毛润之:“可你想到过要改变这种现状吗?”

何叔衡:“当然想,我一直在想,可是我没有想出一个道理来,只是把父亲的话一直记在心中。”

此时,大家都停下了脚步。

毛润之:“能说说吧!”

何叔衡动情地说:“父亲在世时,有一天把我叫到他跟前说,叔衡呀!你要好好读书去考个秀才什么的,也为我们何家后世做个样子,我已八十高龄,不会再贪生,你们娘早死,我教养你们未争得一个什么局面,只望你们兄弟和好,合力将债还清。做事做人,一概要公,世间只有私心坏事,能公利大家都安。”说到此处,何叔衡的声音开始颤抖:“父亲说,倘若我死了,不做道场,不烧纸钱灵屋,不劳动亲朋,只行几堂礼,装殓不用一根丝,葬于就近就是。”这时何叔衡已泣不成声。

毛润之沉默片刻道:“这真是一个至诚之人呀!”

7.湖南一师宿舍,夜内。

毛润之、蔡和森仍在亲密交谈。

蔡和森:“润之,我们这次到宁乡、长沙、平江、浏阳等地考察农村现状,我深感社会之不公,农民生活之艰难,广大人民对旧中国之不满,已成一堆干柴,一点便燃。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做点燃这堆干柴的工作,组织一些愿意为中国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而志同道合的同人来干事。”

毛润之:“和森,你和我想到一起了,根据苏俄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深感有建立一个组织的必要,这个组织的目标就是‘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前天我还给肖子升讲,要他想个名字。”

蔡和森:“好呀!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我看事不宜迟说办就办。”

毛润之:“现在我突然想到一个人,可以请他当这个组织的重要发起人物。”

蔡和森:“何叔衡!”

毛润之:“正是此人,我看此人的胸襟学识可当大局。”

这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

毛润之:“一定是叔衡兄来了!”

蔡和森打开房门:“说曹操,曹操到!”

何叔衡:“怪不得我一路上打喷嚏,原来你们在背后说我的坏话。”

毛润之:“是在说你的好话哩!”

蔡和森:“我们想成立一个组织,润之对我说,你来领头最适合。”

何叔衡:“成立一个什么组织?”

毛润之:“简言之,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组织。”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