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经典鉴赏:流尽最后一滴血(3)

2022-09-02 22:08:0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血铸忠诚,4.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校园。绿树掩映红楼校园内,书声飞扬,日外。 何叔衡抱着厚厚的一堆书,从教室一侧走过来。不小心掉下几本在地上。何叔衡正欲蹲

血铸忠诚

4.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校园。绿树掩映红楼校园内,书声飞扬,日外。

何叔衡抱着厚厚的一堆书,从教室一侧走过来。不小心掉下几本在地上。何叔衡正欲蹲下去拾捡。这时一位身材高大的青年走过来,弯腰帮他从地上捡起几本书。

何叔衡感激地望着这位青年:“你是……”

这位青年非常礼貌地回答道:“我叫毛润之,你刚来一师吧。”

何叔衡:“久仰大名,久仰大名,我是何叔衡,是刚入学的。”

毛润之:“早听说了,有个宁乡的秀才考到了我们一师,原来就是何兄呀!失敬了,失敬了!”

何叔衡:“我是乡下人,孤陋寡闻,以后请润之多赐教!”毛润之如见故知,忙从何叔衡的手中拿过几本书助他减轻负担,并兴奋地说:“先去我们宿舍,我介绍你认识几位我的好朋友。”

何叔衡:“谢润之美意,我何叔衡求之不得!”

毛、何并肩朝前走去,将到宿舍前,便有两位英俊的学友在前面等待。

毛润之指着那位个子稍高的介绍:“他叫蔡和森,湖南双峰人。”继而又指着另一位身材清瘦,个子稍矮的说:“他叫肖子升,湖南安化人。”接着他郑重地对二位学友说:“他就是那位考秀才之前,就写出《旱》的文章作者何叔衡仁兄!”

肖子升:“了不得呀!何仁兄,请听小弟背几句您的文章。‘夫旱,固亦伤仁爱者也,乃今日之虐民者竟如此,不可即旱以罕譬之乎?且今日之天下,一酷烈之天下也。其万姓之如炎如焚者,岂不甚于旱魃之虐哉!”

蔡和森:“何兄啊,你这可是一篇铿锵有声的伐清暴之檄文呀!”

毛润之:何兄不仅文章写得漂亮,志有所向,情有所钟,而且他的诗也写得幽默有趣,我知道他还作过一首放脚的诗:

妈妈包脚骆驼样,

眼泪流得脚布长。

痛伤心,

心痛伤。

日夜痛得喊爹娘。

……

走起路来像残疾,

摇摇摆摆出洋相。

快学何家闺女样,

大手大脚好姑娘。

何叔衡很为突然,遇此情景,竟一时默然,片刻后才斯文地说:“诗文见丑,惭愧惭愧,幸逢知音,欣慰万分。我虽长诸位十多岁,还盼日后诸位学友多指教。”

5.长沙楚怡小学,夜内。

毛润之和何叔衡正在讨论如何把各校的进步同学组织起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毛润之:“我读了《共产党宣言》的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全世界无产者要联合起来,没有神仙皇帝,没有救世主,就靠我们自己救自己。”

何叔衡说:“润之,你提出的改造中国与世界,其实就是我们实现全人类解放的明确目标,我很赞成,现在就要去寻找一条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

毛润之:“我们要走出校门,到社会、到民众中去寻找。”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