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经典鉴赏:流尽最后一滴血(10)

2022-09-02 22:08:0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血铸忠诚,何叔衡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来:本会以研究苏俄一切事情为宗旨,并确定三项任务:一是研究有所得后,发行苏俄丛刊;二是派人赴苏俄实地考察;三是提

血铸忠诚

何叔衡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来:“本会以研究苏俄一切事情为宗旨,并确定三项任务:一是研究有所得后,发行苏俄丛刊;二是派人赴苏俄实地考察;三是提倡留俄勤工俭学。为了办好研究会,我和润之、彭璜、贺民范即去上海向陈独秀先生请教指导我们开展活动。”

这时,姜济寰走了进来:“各位,我姜某很赞成你们的主张,虽能力很有限,今后这里你们可以来集会,我也可以提供一些经费,这里还可以躲避别人的注意。”

毛润之:“姜知事的开明令我们感动。”

接着大家朝姜济寰鼓掌,掌声在夜色浓重里回响。

19.湖南通俗教育馆,日内。

何叔衡在批阅《湖南通俗报》。

画外音:“1920年9月,何叔衡因其有较大的社会影响被湖南省教育委员会派定通俗教育馆馆长。这时,谢觉哉、熊瑾玎、周世钊均由何叔衡聘来报社任职。他还请毛润之来参加第一次编辑会议。”

毛润之:“报纸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态度要鲜明通俗,报要办成向一般群众进行道德教育的武器,文字必须浅显生动,尤其要用事实讲话,不要专谈空洞的大道理。”

谢觉哉:“我赞成润之的观点,我们的报纸要办得生动活泼、丰富,让一般听众爱读,可以开辟讲演、世界新闻、国内新闻、本省新闻、新知识、小批评、社会调查、琐碎语、谚语、儿歌、新字课等栏目。”

熊瑾汀:“还可刊载全省各地教育、劳动状况及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通信,介绍马克思主义。”

何叔衡:“大家讲得都好,我细想从根本上说我们就是以此为阵地,积极宣传新文化,把爱国斗争同对旧社会、旧思想批判与吸收新思想结合起来,探讨改造湖南、改造中国的出路。报纸要有说真话、说实话的文风,态度鲜明,文字简约,使群众易于接受。”

【特写】《湖南通俗报》发行量直线上升,在社会公共场所、学校、车站、商店乃至农村都能看到人们阅读《湖南通俗报》的情景。

20.省长官邸,日内。

省长赵恒惕正在读《湖南通俗报》,他边读边皱眉头,突然将报纸往桌上一甩。然后拿起电话,对着教育厅厅长大声怒斥说:“你们办的什么通俗报,天天都在批评政府,鼓吹什么民主、自由,整张报纸充斥着激进主义的火药味儿,再不查办,就要冒火成灾,先停刊撤了这个馆长……”

21.湘江岸边,夜外。

何叔衡迈着沉重的步子在湘江边徘徊。【他不是因为停刊和被撤职而痛苦绝望,而是感到漫长求索道路的异常坎坷艰难。】

闪回:办报辛勤工作的日日夜夜的特写镜头。他继续朝妙高峰长沙一师所在地方向走去,好像忽然产生幻觉,他分明听到了一个熟悉的湘潭口音从前面传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哀民生之多艰,吾心向善,虽九死犹未悔也。”果然毛润之就站在他眼前。毛润之走近他:“叔翁这只是一出大剧的序幕就有一点儿悲壮色彩呀,这正好说明我们的事业伟大,我毛某就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只要拼命向前,我们的黄金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