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经典文化:二十四节气之美

2022-10-13 21:50:19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二十四节气中的母爱,立春 乡村的月夜很美,美得清静又朦胧。清静时像是一幅木刻的画,线条简练而宁静;朦胧时像是一幅中国画,水墨交融问迷茫又悠远。清静与朦胧只是一种意象,内在却

二十四节气中的母爱

 

立春

乡村的月夜很美,美得清静又朦胧。清静时像是一幅木刻的画,线条简练而宁静;朦胧时像是一幅中国画,水墨交融问迷茫又悠远。清静与朦胧只是一种意象,内在却是蕴含着静谧与和谐。这种清静,是清清的静,静静的清。

我们家的四合院就坐落在这片平坦开阔的原野水乡里,坐东朝西,屋后是一片百草园。院子左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悠悠的河水缓缓地流向东海。四合院前是石板路。过石板路,左边是一座娘娘宫,再走个五十来步是一座东岳庙。

四合院的右边是一座十来米高的土坟墩。土坟墩朝右走二十来步是一座五瘟殿。祖父是讲究风水的,可为什么选择院落介于寺庙与坟墩之间呢?祖父认为,屋前的这条石板路,是永嘉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将来道路两旁要是建成民居,那么此地就会成为经营商业的要地。为此他还请教过风水先生。风水先生说,隔路如隔山,尽管对面是寺庙和坟墩,但隔了马路,就无碍于风水了。

听别的老人说,在我还没出生时,我的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祖父,因病突然不辞而别,还有我的两个哥哥也跟着他一起走了。当时,乡里就传出了很多闲话,但是,这一切并未妨碍我们家族的发展,一直人丁兴旺,家运亨通。

这座有五问楼房的四合院,由我的父辈兄弟四房人家分住。父亲是老大,祖母去世后,母亲仿佛成为这座大宅门的女主人。每天早晚的门台门,总是由母亲开和关。门台门高大笨重,身材娇小的母亲,每次都要艰难地抱着大门闩,插上上门闩,按下下门穴,然后再挂上铁钩。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过。

夜色朦胧,月上梢头,母亲点燃三炷清香,站在小凳子上踮着脚,将三炷清香正正中中地插到挂在屋檐下大灯笼外的小孔里。无论朦胧的夜晚,或是星疏月夜,灯笼外的三炷香火永远点点闪烁。

有时候,母亲会在灯笼里面插上一支红蜡烛。红蜡烛与灯笼上由红纸剪成的“三官大帝”四个字相互映衬。亮堂堂的灯笼照亮了屋檐的走廊,使整个宅门光明一片。点好三官灯香烛,母亲走向天井,向西闭目朝拜诵经,一是保佑天下太平,二是保全宅家门福吉,三是保佑孩子健康成长。这是母亲一生中每天必做的功课,虔诚如一。

立春伊始,万象更新。

年前立春过年暖,过年立春二月寒。

立春大似年。

母亲翻开皇历,第一件事要看何月何日何时是立春日。立春那天,母亲总会这样唠叨:“立春三日,百草发芽。”立春是下雨天,她会说:“立春落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母亲很重视迎春仪式。到立春,她便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艾草、樟木片、紫柴、杉木屑以及雄黄、烧酒,分别放到正堂、后堂、灶房的中央地面、卧室地面的铺木板上。她还在卧室的床前放了一个旧铁锅,将樟木片等放在铁锅里。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