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寂静木讷的哑子

2022-09-12 20:02:15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很远有多远,哑子长得很俊,年轻的时候身材修长挺拔,眼睛大而凹,鼻梁高而挺,皮肤也白。 村里人总说,哑子如果不是哑子,过年调马灯时,一定可以去演那个漂亮的白牡丹。 雪

很远有多远

哑子长得很俊,年轻的时候身材修长挺拔,眼睛大而凹,鼻梁高而挺,皮肤也白。

村里人总说,哑子如果不是哑子,过年调马灯时,一定可以去演那个漂亮的白牡丹。

雪花慢慢地飘落下来,过年的气息炊烟一样开始弥漫。没有了繁重的农活儿,哑子仿佛失去了支撑。他开始像一个影子那样在村庄里无声地飘来飘去。从村东头到村西头,再从村西头到村东头,这里站站,那里待待,没有人跟他打招呼,他也从不试图与别人沟通。

那个冬天,村子里的锣鼓一次次敲响。先是云伯家的女儿出嫁,再是东顺伯家那个瘸腿的儿子娶媳妇,再接着,祥爷爷家那个三十多岁、个子小小的儿子也娶媳妇了,爆竹的碎屑洒满了村庄前的公路。

也正是从那个冬天开始,哑子不再在村里晃来晃去。很多个清晨,或者黄昏,他静静地坐在家门前的那座石桥上,长时间地沉思,发呆,眼神迷离而惶惑。当身边有少妇经过时,他的目光会不自觉地在她们身上逗留,嘴角扬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哑子想女人了。”村里人都这样对三婆婆说。三婆婆是哑子的妈妈,也是方圆几十里闻名的媒婆。帮很多人撮合了婚事的三婆婆,却始终没有为自己这个哑巴儿子说一门亲事。据奶奶说,邻村曾经有位带着孩子的寡妇主动表示愿意嫁给哑子,而三婆婆不知为什么,竟然给坚决地拒绝了。

临近过年时,山村里举行了最后一场婚事:哑子的弟弟娶亲了。新娘来自遥远的另一个村子,粗壮结实,浓眉大眼。哑子显然很喜欢这位弟媳。酒席上,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新娘,并在新娘敬酒时趁势碰了她的手。这使得三婆婆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喜宴。

這就是哑子留在我脑海里的故事,但是现在我突然怀疑起自己的记忆了,我不清楚,那天是不是哑子碰了新娘的手,还是另一个人在另一场婚礼上有过类似的动作,时间一久,过去的人和事往往就这样,又清晰又模糊。

但是,这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直都没有看到过哑子。有人说,他走亲戚去了,有人说,他离家出走了,还有人说,哑子可能被送医院了……对于这些传言,三婆婆家的人却像什么也不知道似的,没做过什么解释,也没有任何辩驳。

等到哑子再次出现在村子里,差不多已是来年春播的时候了。回来后的哑子依然是我们熟悉的样子,生活也一如往常。农忙时节,他跟在众人后面,起早摸黑地忙于这样那样的农活儿,一天依然挣十个工分。

到了农闲时分,他还是影子般的在村子里飘来飘去。偶尔,他还会坐在家门前的那座石桥上发呆。只是,有一点和以前不再一样,那就是当他发呆时,无论身边经过什么人,都再也不能吸引他的目光。那一刻,他就像静坐打禅的老僧,只是深深地看着远山,直到最后的一缕夕阳也没入山中,然后,拍拍身子,回家,吃饭。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