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散文小辑:张伟超的梦想

2022-09-11 19:58:36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张伟超的梦,第一次采访盲人张伟超,是在2006年。 2006年,我到龙门张伟超家采访,第一次认识了盲人张伟超。到了他家里已经下午两点多了,张伟超一家热情地欢迎我,他母亲坚持进

张伟超的梦

第一次采访盲人张伟超,是在2006年。

2006年,我到龙门张伟超家采访,第一次认识了盲人张伟超。到了他家里已经下午两点多了,张伟超一家热情地欢迎我,他母亲坚持进灶间为我做饭,我一再说已经吃过了她才罢手。趁他们冲茶的会儿,我站在门口,看见他家院子种着许多果树,其中两棵杨桃树开满紫色的花,好看极了。张伟超妈妈告诉我,这杨桃是甜的,很好吃,夏天结果,到时候你们再来,好吃着呢。我笑了笑点点头。

我看着张伟超的脸,一张毫无表情的脸,他眼睛也不望着我们。***妈告诉我,张伟超不幸患上青光眼,当时他很痛苦,整天愁眉苦脸,他把自己的痛苦写在纸上,用于表达和寄托自己的心情。他写诗歌《我想飞》,但他连走路都不方便,怎么飞?张伟超妈妈说,他经常这样来解除心里的忧郁。

张伟超把他写的诗给我看:“不如一朵小花,只能停在这里。一个人,停留在这寂寂的空山,不能起飞。我的人生,总是身不由己。”我读着,知道他是多么想飞啊!我心里很难受。上天既然创造了他,偏偏又把他忘记。一个人没有了眼睛,那以后长长的日子怎么过呢?“没有给我翅膀,却在秋天,却在这里,让我邂逅了空中的你。”这个“你”,就是张伟超所指的“文学”!患青光眼以后,张伟超没有倒下,他认为自己虽然走在“黑夜里”,困难重重,但总有“月满西楼的时候”;他自写自叹“白天虽然明朗,在我心里已迷失,暮色虽然沉重,但压不倒强者,阳光虽然轻松,也会令弱者趴伏,黑夜和白天虽然是两个矛盾的生存空间,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法则:有志者事竞成,适者生,不适者淘汰。”说实话,我并不懂诗,我只把这些当作是张伟超励志的词。残疾人啊,心靠自己强大!

张伟超在痛苦中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慢慢地他做起了艰难而寂寞的文学梦。他之所以要选择文学,一是自己从小喜欢文学,二是在文学这块土地上,可以把人生的喜怒哀乐都倾泻在格子里,把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己热爱生活的情怀都体现在格子里。张伟超意识到自己要多读书,上学是不可能了,他就自学,以积累文学知识。最初,他读书,不!是听书。他两个妹妹成了他的助手,妹妹读给他听。在妹妹的帮助下,他听了一遍《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母亲还为他买来一部收音机,里面的节目非常丰富,有故事、文学欣赏、长短篇小说等,对他的帮助非常大。后来,他决心不依赖别人,他买了收音机来“听”文章,听完一篇又一篇,听完一本又一本。这对他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写作,当然离不开生活。张伟超除了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外,他不但听书,还学会用“听”来观察生活,留意听别人的讲话声音、形态、心情。听外面风声、雨声,过往车辆的鸣叫声,没忘记让妹妹读书给他听。张伟超的父亲有个好朋友也是文学爱好者,他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也经常到家里来指点张伟超学习。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