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散文小辑:一本旧书改变命运(2)

2022-09-11 20:01:5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一本旧日记,1976年,巫青初中毕业了,本该到农村去当知青的他因残疾被留镇待业,第二年被安排在澳头镇手工业社当刻章工人。巫青很满意,觉得此项工作很适合自

一本旧日记

1976年,巫青初中毕业了,本该到农村去当知青的他因残疾被留镇待业,第二年被安排在澳头镇手工业社当刻章工人。巫青很满意,觉得此项工作很适合自己。巫青每做一件事都很认真很专注,刻章这门手艺很快就学会了。清闲时,他又鼓捣起收音机来,研究收音机的构造,用螺丝先把外壳打开,把里面各个零件看了又看,研究再研究,忘了吃饭,忘了睡觉。连他家唯一的宝贝——红灯牌收音机的零件也全部拆掉,然后又一一装回去。夜深了,天气寒冷,巫青浑然不觉,他的心就是要让收音机重新发出声音。他装了又拆,拆了又装,反复无数次。终于,经过多次的失败,这次当他上完最后一枚螺丝钉,扭开按钮,收音机发出“嚓嚓”声。啊!有声音了,他心中一阵狂喜,精神兴奋起来。再扭调频,收音机正播着歌曲《阿瓦人民唱新歌》,听着听着,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这是世界上最好听的歌啊!

巫青会装收音机,肯定也会修理收音机了。当时澳头没有一家电器维修店,也没人会修理电器。听说巫青会修理收音机,朋友们都把收音机拿来让他修理。巫青也不拒绝。收音机修好了,有些人会给钱,但巫青坚决不收。来修的次数多了,说再不收钱下次就不敢来了,巫青就收一点儿做做意思。澳头人都知道巫青会修收音机,也认为他肯定会修理其他电器,他们把家里坏了的电器如钟表、电饭煲等都拿来让巫青修理。后来,巫青开了一间电器维修店,当时他的维修店在澳头独此一家,因此生意很好。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很辛苦,很累,然而心里很快乐。几年过去了,经过自己刻苦钻研、辛勤劳动,已精通了收音机、录音机、扩音机、电唱机、电饭锅等家电的维修技术,每月的收入超过百元,当时在单位的工资也只有几十元。

助人,助出来的委屈

巫青的性格很好,对每个人都那么热情,帮人做事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敢得罪人。这是大多数残疾人养成的性格。

那次,巫青在修理照相机的同时,想到澳头没有照相店,照相要去淡水照,很不方便。于是,他筹资几百元开了间照相店。店铺开张,来的都是乡里乡亲,照了相,有的给钱,有的没给,没给的,巫青也不好意思问人要。这种照相不给钱的霸王行为在今天看来可是天方夜谭的事啊。

那天,澳头革木大队有个李某,通过熟人介绍来到照相店想拍张单人照做身份证。取了照片,李某没给钱,巫青也不好意思问他要。这种贪小便宜的人总是存在,连残疾人的辛苦钱也要贪。李某看了看照片嫌不好看,要求重拍。当时巫青手头的胶卷已用完,何况像他这种霸王行为,完全可以不用去理会他。但好心的巫青又向朋友借了一卷胶卷欲为李某再拍一张。拍完后,巫青顺手把相机放在桌子上。正在这时,介绍李某给巫青认识的那位熟人来了。他一来到就大大咧咧地拿起桌子上的相机为李某再拍一张,巫青也不敢制止他。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