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辑:李爱民,祝愿你走好人生每一步路(5)
光明
1985年,李爱民去广州贩运水果回来时在路上发生了车祸,这次车祸差一点儿让李爱民连命都保不住,还几乎倾家荡产。身心饱受创伤的李爱民幸亏身边有一位贤惠的妻子,她除任劳任怨地支持丈夫外,还关心体贴丈夫,鼓励他渡过了重重难关。创业虽然辛苦,却也让李爱民积累了丰富的从商经验。
1991年,李爱民看到制衣行业在惠州蓬勃发展,产生了筹办制衣厂的念头。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深思熟虑,他把自己的设想提出来与亲友们商量。谁知他刚提出来,就遭到大家的反对,一些好心人说:“那些健全人想办厂都感到困难,万一办不成,钱白丢了还要负债,实在是太冒险了。”有的人则说:“盲人办厂?真是异想天开。”偏偏李爱民是个争强好胜,不认命、不服输的人,别人认为办不到的事,他却坚决要去干,用事实证明残疾人并非无用之辈。
从此以后,李爱民那种不屈不挠的劲儿又上来了,他摸索着走东家串西家,逢人便讲办厂的计划。他请人带他到制衣厂参观、调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还说服他的堂兄来当参谋。为了解决建厂资金,他把家里多年来省吃俭用的积蓄和在部队复员带回来的8000元安家费全用上,又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向银行贷款30万元。当他兴冲冲地去工商局办手续时,不料却遭到当头一棒。工商局负责办牌照的工作人员对李爱民说;“你是盲人,盲人没有能力办工厂,你回去吧。”当初,医生告诉李爱民他的眼睛无望医好时,是对他最沉重的打击,这一次这位工商局工作人员对他讲的话,是对李爱民最致命的打击。李爱民当时差点儿给气晕了。他感受到作为一个基本上属于盲人的人诸多不便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社会对盲人的不理解,甚至是歧视。当晚,李爱民躺到床上,偷偷地流下悲伤的泪水。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片土地上,残疾人办事为什么会这么难?社会为什么会这样歧视残疾人?李爱民擦干泪水,他与生俱来的不服输的个性以及在战场上磨炼出来的坚强意志使他在心里发出一种呐喊:我一定要办出一个企业让所有人看看!几天后,李爱民心生一计,让弟弟代替他去办证。工商局的工作人员终于被蒙骗过去,他顺利地办好了一切有关证件。在惠州河南岸螺子湖买了一块地皮,盖起一座占地125平方米、高6层的厂房。
李爱民是个机灵人,他在筹办建厂的过程中,没有忘记与外界商人的接触。那次,他认识了台北制衣业的老板胡志阳先生,经过多次的接触,胡先生认为李爱民这个年轻人虽然双目失明,但他满身透露出一股机灵气,是个精明能干的人,是个可以信赖的人。于是,胡志阳答应为李爱民提供机械设备的货源。这样,办厂的难题如资金借贷、厂房建筑、机械设备与安装、来料加工的厂家都被他一个又一个地解决了。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在施工建厂和机器安装的日子里,李爱民全身心扑在工地上,吃、住全都在工地里。他从工地这头摸到工地的那头,又从这边跑到那边,亲自掌握工程进展和工程质量,李爱民个子长得高,眼睛又看不见,经常头部撞到柱子上或被杂物绊倒,腿上常被碰得青一块紫一块,常碰破眼镜,眼镜都换了几十副。1992年12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惠州市裕隆制衣厂”开始投入生产了。听到电动衣车欢快的马达声,这可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啊!成功的喜悦,使李爱民禁不住流下了男人激动的热泪。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