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母校的那棵紫薇树(2)

2022-09-10 22:23:14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紫薇花开,25年间,他与北方绝大部分同学完全断了联系。但这一年的九月,已是紫薇花开到荼靡之际,大学同寝室的在南方打拼的同学打来电话说,她来南方旅游来

紫薇花开

25年间,他与北方绝大部分同学完全断了联系。但这一年的九月,已是紫薇花开到荼靡之际,大学同寝室的在南方打拼的同学打来电话说,她来南方旅游来了,家境是多么好,生活得多幸福,在南方刚置了房产,以后就是“候鸟族”的了。最后特别强调说,提起你她就流泪。他长久无语,室友知趣,只有挂了电话。

毕业后的第27个年头,又是那个紫薇花开到荼靡的季节,他借北京出差的机会,绕道去了一趟那个已经颇有些名气的北方城市,她来机场接站,一袭黑缎连衣裙,还是学生时代的发型,还是原来那副黑边框眼镜,还是原来的身段体形,他不诧异,在他的心目中,她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他依然瘦,但不是过去的那种单薄,脸也丰润了些,她盯着他看了半会儿道:胖了一点儿!似乎也不诧异。

去宾馆的途中,她问:你那时订婚没?后来怎么又离了?

他知道她问话的隐晦的意图,就像他这次来,想要印证什么一样。他在她面前始终是单纯而真诚的,没有制造、没有加工、没有顺应、没有导引,照实说就好,但他清楚,真实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和想象空间。

她已通知周边方圆几百公里内的几个同学过来相聚,相认是件十分尴尬的事,这些同学的相貌身材全被岁月打磨得失了原型,以至于他对曾经同寝室的一位同学回顾对比良久才敢确认。

第二天,她那已是“一方诸侯”的老公也来陪餐了,话题就超出了叙旧范围,风土人情、社会经济就占了主流。

第三天上午他就要走,她已提前安排好专车送站,几个同学昨晚都说好了,都不送,有的是有特殊情况,有的说是不喜欢送别的感觉,说好就此别过。

上车前她还是赶到了他下榻的宾馆,匆匆握手,默视点头。

去机场的途中,他发信息给她:真欣慰,你一点儿没变,还是那么年轻、那么迷人。她回:你也没变。他调侃:你没老,我都不敢老……

即将登机时他收到她的来电:我们彼此现在都过得很好,我们都要珍惜,希望你越来越好!

她叮嘱:短信都删了吧!他只回了一个感叹号。

毕业后的第29个年头,又是紫薇花开到荼靡季,她携已大学毕业的女儿,约闺蜜作伴,来母校寻根,有居省城的女同学接待,他自然知道她的动向,便赶过去陪同,这次主要是充当随行记者角色——负责拍照。一路走来,笑语欢歌,她为他的拍摄技术点赞,说是颇有专业水准,他憨笑,掩饰着苦涩与初衷。

离开省城的前晚,他喝高了,酒桌上他默然不语,她的闺蜜应该知道些什么,故意挑逗他要表现表现,本不喝酒的他以酒为矛,四处出击,喝高了。

晚上她带着女儿到房间来看他,似无意问切了一块心形地瓜片给他解酒,并叮嘱他多喝水。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