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我生命中的母亲河
我用今生 在澧水岸边等你
我无法得知自己对于澧水河——我生命中母亲河的感情有多深,我只知道,穷尽一生,都在对它进行表白和接受其考验……
很多时候,会不自觉地截取自己成长过程中与澧水河的种种休戚纠缠,把它们置放在记忆和现实的交错重叠中,一遍遍慢慢回放,慢慢织网,于这条时光的河流里打捞过往,打捞沉淀的真与善,岁月的幻影,让它呈现着水墨画般的美妙。
澧水北岸,最是印象南门口老码头,从明清以来,斜风细雨中迎来送往了多少这条河流上讨吃的人们,可以说它承载了每一代庸城人最难忘的记忆。在这座小城最热闹最繁华的黄金地段,商贾云集,店铺、酒肆鳞次栉比,从老码头的沿河街一直伸展到福音堂的半边街。白天,熙熙攘攘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沿着河岸的酒楼高朋满座,一派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的盛景。入夜,街巷的四合院内、高高马头墙里,有胭脂红粉莺歌燕舞,温柔乡牵魂了多少在此逗留的羁旅人,以及那些风波浪里舍身角力的纤夫们。
穿透时光的尘埃,依稀可见澧水畔少年的自己,在当时称之为沿河,现在重唤敦谊的小学鸿蒙初开。母校创建于1922年,校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属前总理朱镕基在此就读过,校训“敦品励学,谊行天下”被这位可敬的老人以天下苍生为念而践行,诚属母校莫大的荣光。
那时逢上劳动课,老师就会带领我们踩着澧水岸长长的青石阶路,走下河埠头,各司其职,有拿提桶汲水的,有在河边清洗抹布、拖把的,我们像一只只出窝的鸟儿,兴奋地捧起河水相互浇洒逗乐,嬉笑玩闹的场景宛如在昨日,记忆中飘荡在胸前的红领巾是那么的鲜艳,欢声笑语又是那么的清脆婉转。
而青年时观澧水,正多是在自己居住的澧水北岸,南门口沿河街尽头处,有山名回龙观,它现在与近邻的烈士塔陵园已浑然一体成了城中公园,满山遍野林木葱郁,空气清新怡人,晨夕之间,在山问的栈道上行走的人很多,是个养身的极佳之所。回龙观上建有一座古阁,阁中高叠一座钟楼,在过去,每每夕阳西下,钟楼便声声敲响,有群山回应,余音袅绕,可谓天籁,故曰回龙晚钟。它与仙槎夜泛、珠滩渔火、陪山雪晴等,成为旧时有名的永定茅岗八景之一。只是现如今,回龙晚钟不再敲响,它默默立在回龙之巅,淡看庸城荣衰,成为澧岸文化人心中的一道怀想。
还记当年,有某良人周末坐了长途班车来,因为畏惧家父的威严,不敢轻易走进家门,他长时间地静坐在回龙观上,眼巴巴望着我家的那条巷口,守着我走出家门的身影……就这样,演绎了我们在澧水岸边的一出青春故事。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