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母亲的口头禅(3)
导读:母亲的规矩,母亲在城里居住近二十年了,但她对老家那边的许多人和事却挂念如初,尤其对族人亲友的大小喜事了如指掌,一旦接到喜庆邀请,便跟我和同住城里的弟
母亲的规矩
母亲在城里居住近二十年了,但她对老家那边的许多人和事却挂念如初,尤其对族人亲友的大小喜事了如指掌,一旦接到喜庆邀请,便跟我和同住城里的弟妹逐个招呼,或捎带礼金,或相约同去,很多时候还不声不响地坐着公交车只身前往。如今老家尽管房好水好路也好,但平日里看得到的多为留守老人,少壮男女基本上外出打工去了,还有不少人家搬往县城和市里住了,先前的许多喜事和仪式要么被省略,要么在春节前后集中办理。显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辈与下辈人之间、前辈与后辈人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少了。起初,母亲颇为不解,并心生遗憾,但在强大的时代变迁背景下,母亲也渐次适应了。
对远离故土忙于生计而奔波的我们兄妹,回乡次数屈指可数,母亲给予充分理解,但老家那边有事,她是坚决要亲自回去的。用她的话说,忙归忙,但不能忘了礼数和规矩啊。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