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沿着时光溯流寻找答案(2)

2022-08-31 16:43:53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寻找坚守的答案,后来,县里领导知道了她的事,深受感动,表示一定要帮张老师治好病。随后,张桂梅的事迹广泛传播,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三 在教学中,张桂梅发现了

寻找坚守的答案

后来,县里领导知道了她的事,深受感动,表示一定要帮张老师治好病。随后,张桂梅的事迹广泛传播,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在教学中,张桂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来自偏远山区的女生本来就非常少,假期过后,还总要“消失”几个。一打听才知道,有些辍学打工去了。了解情况后,张桂梅感到很不安。她决定,要把这些女孩儿找回来。

那些女孩儿散在那么多的大山里,你能找回来多少呢?有人问。

张桂梅的回答是,能找一个是一个,在我的班级里,不能有一个学生辍学。

为了解辍学女生的想法和她们的家庭,张桂梅走上了漫长的家访路。辍学的女孩儿住在深山各个角落,她就一个一个去寻找。她一遍遍做工作,承诺不要她们父母一分钱,只要允许她把孩子带回去上学就行。

从2001年起,张桂梅义务兼任华坪县福利院院长。福利院里有一些是被遗弃的女婴,看着这些孤儿,张桂梅陷入了沉思。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母亲,一般不会丢弃孩子,也不会让孩子辍学。张桂梅感到,如果自己不为这些山区女孩儿们做些什么,那将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她又想起自己生病时,这里的人们给予的热情帮助。终于,张桂梅说出了她的梦想: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山区的女孩儿不因贫穷而失学。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人们错愕不已。旁人纷纷劝她,你这身体,先保重自己要紧。创办免费高中,哪是一件容易的事?张桂梅激动地说,我们能等,但大山里的女孩儿等不得。

自2002年起,张桂梅为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走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募捐路。她复印了自己的所有证件,一到假期就到各地筹款,逢人就诉说她的梦想,“请支持我们,请关注山区孩子的命运,帮帮我们吧!”

很多时候,募捐一天一无所获,还要倒贴交通费、住宿钱,张桂梅疲惫地看着城市里闪烁的灯火泪流满面。有人劝她,算了吧,你已经尽力了。那时候,张桂梅已经获得很多荣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云南省先进工作者、云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如此多的荣誉,足以让人生闪闪发光,但张桂梅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却选择去吃苦头。

转机于2007年出现。那一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记者对张桂梅做了采访。后来,关于张桂梅的报道见诸报端,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张桂梅梦寐以求的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终于在2008年9月1日开学,并迎来第一批100名贫困女生。

女高创办后前景看似一片光明,可是还没等到首届学生毕业,张桂梅再次遭受挫败。17名教师,9名选择离开。条件差、压力大、要求高,教师队伍眼看就要解散。更让张桂梅伤心的是,6名学生也提出转学。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