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一桩巧事儿(3)
上青海
她可能感觉到并奇怪我的沉默了,抬头跟我一笑,眼睛又回到了手机上。
我要把我的快乐和她分享,就不顾突兀地没话找话道:“啊……真太巧了,一周前,我到北京,也是7车6号下铺,同一个位置。”
她没有搭理我的话,而是继续翻手机。在短暂的停顿之后,她才醒悟似的说:“哦?你说什么?”
她对我的话一点儿也不感兴趣。我这才意识到,在我看来是一桩巧事,好玩儿的事,有趣的事,对于别人来说,根本就无所谓。同样的道理,我把她当成模拟中的暗恋对象,她不仅没有察觉、不予配合、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还懒得理我了。
但是,我不甘心,又换了一个更为俗套的话题:“去西宁出差?”
她的目光终于离开手机,也只是一抬眼,甚至都没有看我,又回到手机上了,含糊其词地说:“啊?是啊……”
显然,她还是不想说话,不愿说话。是对陌生人的警觉,还是手机上有更吸引她的东西?我便瞥一眼她的手机。原来,她不过是在回看和朋友的聊天记录。她细长的手指在手机上滑动着,逐条逐条地看,有时候快一点,有时候慢一点。有时候嘴角牵动着,似乎在阅读。我看不清具体的聊天内容,但可以看出来,对方很多时候都说了大段大段的话,她也会回复大段大段的话。她在复习这些大段大段的对话时,脸上藏不住幸福的微笑。随着手机显示屏的移动,停顿,再移动,再停顿,我看到,对话之外,还有照片,一幅的,一连多幅的。有对方发来的,也有她发给对方的。对方发来的,是帅哥,她发给对方的,是美女,就是她自己。有好多次,她会把对方的照片放大,仔细地欣赏。照片上是一个年轻而帅气的小伙子,脑门儿宽阔,眼睛有神。她在看这些照片时,已经不是微笑了,而是咧开嘴角放开了笑。那是从心底里流露出来的笑,真实、自然、感人。
她发现我在关注她的手机时,并没有刻意躲开,而是把手机放平,让我更清晰地看清屏幕上的帅哥,喜悦而骄傲地轻语道:“我男朋友。”
怪不得。我这才恍然,人家正在热恋中,在复习、回味那些百听不厌的情话,在欣赏男朋友的青春靓影,哪有时间搭理你那无聊的话题啊。我便有点儿暗笑自己了,你以为她像古影子就是古影子啊?
“挺帅啊!”我讨好地夸道。
“谢谢!”
“你男朋友在西宁?西宁是个好地方。”
“嗯……”她神情略有些变化,眼里有暗影一闪。可能觉得刚才对我的态度有点儿粗枝大叶了,也可能是对我夸奖她男朋友和夸西宁是个好地方的回报,旧话重提地说,“你刚才问我什么来着?”
“我是说,你去西宁出差?”
“不,前边那句。”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