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一桩巧事儿(2)
上青海
找到铺位后我就发现了,和一周前我从家乡来京时所坐的铺位相同。接连两次买了相同的铺位,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这样愉快的心情。是啊,远方的古影子,是给我带来好心情的原动力,我又打开视频看了看。我喜欢她抱着吉他的样子,喜欢看她穿长裙子的样子,喜欢她把长发随意一绾的样子,也喜欢她抿嘴一笑的样子。她皮肤白皙、细腻、有光泽,有一双浅灰色的眼睛和俊俏的鼻子,如前所述,她充满磁性的嗓音更是人心人肺、感人至深。有了这样的好心情,我就有一种说话的冲动,一种想向别人分享我的快乐的冲动,可我的上铺和对面的三层铺位上都没有人。
列车启动后,才匆忙走来一位年轻的女乘客。她甫一出现,就让我愣了一下,这不是古影子吗?她当然不是古影子了,只是有点儿像而已。她从另一个车厢走来,拉着沉甸甸的红色行李箱,很急促。她一边走,一边看车厢上的位次号,脸上热气腾腾的都是汗。我觉得她是找5号的下铺,就是我对面的铺位。果然,她在我跟前停下了。
我立即起身,给她让出通道。
她看我一眼,微笑地说声“谢谢”,又说:“请帮帮忙。”
我便帮她把箱子和随身的背包举到了行李架上。她再次说声“谢谢”,坐到我对面的铺位上了。她一坐下,就从随手拎着的塑料袋里拿出一只精致的小保温杯,还有一些零食,放在小桌上。她在做这些时,动作是麻利的、自然的,也透出优雅和自信。
可能是我帮了她的缘故吧,她饮一口水,问我:“去哪里?”
“西宁。”
“真巧,我也去西宁。”她说。声音很好听,口气里有种淡淡的喜悦,但是,和古影子的声音相比,薄了点儿,轻佻了点儿,只是那种喜悦是真切的。而我也听出来,这种喜悦并非是因为“真巧”,而是因为“西宁”。是西宁这座城市给她带来的愉悦和快乐,跟和我同行并无关系。然后,她打开手机,和大多数年轻女孩儿一样,开始刷手机了,涂着指甲油的细细长长的手指不停地滑动着。
2
她一直在刷手机。
我坐在铺位上,悄悄地观察她。如果不听声音,仅从她身形、气质上看,还真的接近于古影子,脸形、眼睛也像,而且越看越像。难道这又是巧合?这加持了我的好心情。试想一下,是古影子的原因,才让我有了这次西宁之行,如果行程中能和另一个古影子相聚于同一节硬卧车厢,并相对而坐(卧),那简直就是天赐的机缘了。她穿着简洁大方,一条板型很修身的深蓝色牛仔裤,一件黑色紧身小T恤,一双白色时尚板鞋,处处透露出古影子的神韵和风姿来,如果把她这身装束换成古影子式的裙裝,说她就是古影子,我还真能相信。我知道接下来的旅途还有二十多个小时,要明天下午三点多才到达西宁站。如此漫长的时间,能提前和“古影子”相见,并很投缘地说说话,不仅可以打发旅途的寂寞,还可以练习一下我的状态,让我见到真古影子时感到更加的自然和默契。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