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故事:鹤山书院魏了翁(4)
魏了翁拒捐
魏了翁大怒:“那和强盗有什么两样?如果这样,还不如魏某跳入岷江,向百姓谢罪!”
两人正在争论,忽然身后来了一个人,说道:“魏大人不用急,我又来了。”来者何人?竟然是卢员外。卢员外长躬到地,满脸愧色:“请大人原谅,当初我被怨气蒙了心,竟然置眉州一等一的利民大事不顾,擅自断了石料供应,愧为‘三苏乡人。如今目睹大人处处为百姓着想,幡然悔悟,也请大人原谅我这一颗为人父母的心吧。”身后,赫然是一车接一车的石料。
有了石料,再加上众多百姓相助,蟆颐堰水闸工程终于合龙。当雨季来临,由水闸分洪,不但没有再遇洪灾,还能浇灌万亩良田,就像举世闻名的都江堰一样,也能福泽百代了。
魏了翁觉得,最大的功臣就是卢员外,于是工程一结束,他就登门致谢。不料,卢员外家中白幡招展,正办丧事,死者却是卢云。魏了翁问是何死因,卢员外摇头不语。
这时灵堂上人影一闪,魏了翁发现,竟然是那位替考的张万里。他急忙喊住,问其为何在这里。张万里说:“魏大人,我和卢云从小读的是同一个私塾,不过先生是他家请的,我就是蹭课。但卢家父子从不讨厌我,还管我饭吃,送我旧衣服穿。他们都是大好人啊,所以我才去替考的。这次卢云去世,我理应吊唁。”
魏了翁问:“卢云究竟是怎么死的?”
张万里脸色一暗说:“他,他是用自己的一条命,换来了修蟆颐堰的石头啊。”
教 化
原来卢云是个知轻重识大体的少年,回家后,他不但没有怨恨魏了翁,反而时刻关注着蟆颐堰的工程。当魏了翁出卖自家田产,蒲江、眉州两地百姓纷纷捐献时,他也向身为眉州首富的父亲要求,出钱继续供应石料。但卢员外对魏了翁的不讲情面很是气愤,当即拒绝。
眼见蟆颐堰工程迟迟合不了龙,雨季又将来临,卢云一急之下,竟然偷了父亲的三千两银票,送往工地。卢员外见银票被盗,还以为闹了贼,带家丁沿踪迹就追,这一追追上了岷江边的山崖,卢云受惊失足,掉进了岷江。江水滔滔,转眼不见踪迹,卢员外只好将他的旧衣服收入棺中,办起了丧事。不过,他也从卢云之死中醒悟,蟆颐堰工程利国利民,耽误不得,便决定完成儿子的心愿……
魏了翁长久不语。卢云,是个好孩子啊,可就是因为他天资不足,学业不够,就被拒于书院门外,自己做得对吗?他想起了夏山长临走前的话:有教无类。细想一下自己,当初作出那个决定,主要还是怕坏了鹤山书院的名声。想不到自己这位受万人敬仰的理学大儒,还没有勘破“名”之一关。四大书院这个名号,真的那么重要吗?
他看了一眼张万里,心里有了决定:“万里,跟我去鹤山书院吧,从此,你就是我的学生了。不过,我们要先去找一个人。他在,书院才是完整的。”
相关阅读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