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故事会 > 故事荟萃 >

传奇故事:鹤山书院魏了翁

2022-09-09 22:50:17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魏了翁拒捐,试  探 南宋嘉定年间,一日,魏了翁在鹤山书院里来回踱步,愁眉不展。书院的用度捉襟见肘,已到了要断粮的地步,眉州的蟆颐堰工程也面临停工,都是因为钱,因为

魏了翁拒捐

试  探

南宋嘉定年间,一日,魏了翁在鹤山书院里来回踱步,愁眉不展。书院的用度捉襟见肘,已到了要断粮的地步,眉州的蟆颐堰工程也面临停工,都是因为钱,因为可恶的“孔方兄”!

魏了翁是土生土长的蒲江人,姓魏,名了翁,号鹤山,乃是儒家理学大师,一直在外面做官,前些年因为父丧回到蒲江,有感于家乡教育跟不上,才动用家资起建了鹤山书院。书院所收学费低廉,平时用度靠魏家收取的田租,不料今年受虫害影响,田租收不上来,而他的薪俸是杯水车薪,鹤山书院遇上了生存危机。

但相比于蟆颐堰的困境,书院的事情根本不值一提。魏了翁现任眉州知州,他发现岷江上的蟆颐堰历年水患严重,竟起了效仿都江堰的雄心壮志,在堰上兴修水利,设置闸门,这样岷江之水不但不為害一方,反而可以浇灌眉州、青神万亩良田。可惜,他忽视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钱。

朝廷倒是有拨治水的银子,但那点儿钱只够加高,哪够让你魏了翁移山截江的?于是工程方到一半,就停了下来。工人没工钱还是其次,堵水的石料等物也供应不上了。其实魏了翁是有预备的,他原本想用自家田租顶上,谁料想今年灾害如此严重。更要命的是,雨季即将来临,所修半拉子工程即将毁于一旦!

眉州距离蒲江有一百多里,作为理学大师,魏了翁虽然在眉州做官,每月都要抽几天时间回鹤山书院讲学。而今天,正是他讲学完毕,要赶回眉州的前一刻。这时,书院的夏山长过来打了个招呼:“鹤山先生,有位从眉州来的卢员外要见你。”山长是书院的首席管理职位,这位夏姓山长也是位饱学大儒,是魏了翁从眉州请来的。

“是你的老乡啊,有请。”魏了翁话音未落,卢员外已经走了进来。他是眉州首富,讲话却极其客气:“犬子卢云嗜好读书,久闻鹤山书院大名,很想来学习,只是贵书院考试太严,把握不大,可否破格录取?鄙人薄有家资,无论修筑蟆颐堰,还是维持书院用度,都可以捐资相助。”

魏了翁立刻了然:卢员外这个孩子,功课一定不怎么样,不然就大大方方来考试了。这是一场交易,书院收了钱,就要收卢云读书。要知道,鹤山书院曾派出十个学生参加省考,中了七个,另外三个也在次年中试,这样的成绩,使得鹤山书院名列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也使得想来书院读书的人如过江之鲫。为了保证学生质量,书院规定了入学考试制度,考中的人才可以入学。

一想到卢员外仗着自己钱多,来玷污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学院清白,魏了翁气就不打一处来,冷冷道:“鹤山虽然遇到了困境,但还不至于卖学生名额解困,请回吧。”

这是下了逐客令!不料卢员外站起来,鼓掌大笑:“好一个鹤山先生,果然清正廉洁,佩服!而且卢某一向敬仰眉州的先贤‘三苏,怎会做出这种丢脸之事?”所谓“三苏”,是指先贤大儒苏洵、苏辙、苏轼,这苏家父子三人都是眉州人。卢员外又说,“捐资之事,只是试探,因为来眉州的官,很少有不贪的。既然如此,我就实话实说吧,犬子通过考试还是不成问题的,捐资也不在话下。”

相关阅读

  • 吴女恨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故事会:一箭双雕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河中救人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