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晓风残月”(3)
断案辞官
徐义伤心欲绝,带着徐凤天风尘仆仆赶往汴梁,拿出全部积蓄买下一处旺铺,又在花圃找到了以卖花为生的儿子徐鹤轩。他本来想一家团圆,没承想,父子刚见面就大打出手。
徐义老泪纵横,嗫嚅道:“也怪我当时认子心切,才刺激了轩儿。不然,他也不会失手伤了我。”
徐义的年龄比柳温之小几岁,虽是盐民出身,却谈吐不凡,柳温之就更加好奇,当年那位盐监大人究竟传授了他什么傍身之技,并且还需经常出入青楼?
柳温之便委婉地问:“徐老弟,你这些年是怎么生活的?以老弟的状况,能挣下这笔买花铺的巨资,也真够不易的了。”
徐义用袖管拭了拭眼泪,满面愧色地说:“当年,盐监大人见我有些天分,于是亲自教我学书法,我才能安身立命。可是,我、我却辜负了恩公!”柳温之不解地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徐义连连叹气地说道:“不提也罢,不提也罢,是我愧对恩公啊!”随即,徐义命徐凤天摆好笔墨纸砚,他用嘴衔起笔杆,在纸上写了一阕词。那字体气势磅礴,古朴遒劲,书写过程真如行云流水一般,让柳温之大惊之下都有几分汗颜了。
当柳温之读完那首词作时,神色竟渐渐凄迷,讪讪地说自己还有公务在身,便满腹心事地离开了花铺。徐义愣愣地看着柳温之的背影,心里还替徐鹤轩担忧,急忙跟了出来,“扑通”一声跪在大街上,朝柳温之的背影喊道:“柳大人,求您帮帮我儿吧!子不教父之过,是我害了他呀!”柳温之头也不回,远远地挥了挥手,踉跄走远。
当夜,柳温之的心情平复下来后,思来想去,觉得这桩忤逆案只是因为徐家父子多年心结所致,如果能设法让徐家父子冰释前嫌,可比简单地惩治徐鹤轩强多了。
三
第二日,柳温之派人通知徐义到官衙。在提审徐鹤轩时,又让徐义重述了一遍他的经历。可徐鹤轩并不相信,大骂徐义一派胡言,认定那只是徐义想洗清自己当年轻薄之举才编造的谎话。柳温之见父子二人僵持不下,便问徐鹤轩:“如果我能找到证人,证明你父亲说的都是实话,你是否肯原谅他?毕竟,如今你也只有这一个长辈亲人了。”末了,柳温之还语重心长地说:“你也不能只看他不好的一面,这对他不公平。你也是有孩儿的人了,你总不希望你的后代因为误会,而记恨你一辈子吧?若是你当真被发配边关,你的妻儿怎么办?”
徐鹤轩见年迈的柳温之不但没有一丝架子,还对自己这个平头百姓的案子如此挂心,当下也不好再执拗,便默不作声地点了点头。
柳温之决定启程亲自去查证徐义的经历。经过近一个月的舟车劳顿,他赶到了曙峰盐场。一番细致的调查后,他收集了不少证据,证明徐义所说皆为实情。
相关阅读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