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历史记录:母亲的河(2)

2022-08-22 15:27:47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塘河记忆三则,我始终记得母亲卖菱角的往事和她说过的话,并从中汲取力量,否则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现在,那条河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鲜和热闹,慢慢沉寂下来

塘河记忆三则

我始终记得母亲卖菱角的往事和她说过的话,并从中汲取力量,否则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现在,那条河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鲜和热闹,慢慢沉寂下来。泱泱河水,留不住我们的脚步,那就沉淀下我们关于这条河的记忆吧。

龙舟往事

温州龙舟缘于什么时候,无人考证,根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由此可见,温州一带的龙舟竞渡,渊源于古代越族龙图腾崇拜的祭祀活动,主要用于祈求平安和丰收,到宋代温州各地的龙舟竞渡已经十分盛行。

每逢端阳节,塘河一带有些地方就要做新龙船,四月初一,擂鼓开殿门,祭香官神,开始造船。每年划水龙都有一名负责人,俗称“首事”或“头家”。按照风俗,龙舟一般都是五月初一才开殿门,祭神后即开划,俗称“上水”或者“进河”,龙船归去叫“收香”,斗龙结束叫“散河”或“洗巷”,并把龙船翻转,次日再翻正,抬到庙中保存,还要祭祀官神,相传这香官神是喜欢玩弄人的小儿神,所以有的长辈将不守安分的小孩子,直接呼“香官”,或者“香官爷儿”。在划龙船地区内,都要出龙船费用,请划龙船的人吃酒,还要放鞭炮,设祭迎接,叫“摆香案”。

一乡之内,如果有几只龙船的话,就用旗色区分标志。以温州南郊南塘河为例,有的旗用蓝色,龙头、龙尾和船身都是蓝色,叫作“青龙”;黄色的叫黄龙;旗白的,船的颜色也是白的,俗称“白龙儿”;如是红旗,船身也染红色,叫作“红霓岭”等。龙船中很少有黑龙,俗说乌龙代表凶暴,但梧田塘西一带的龙舟却是黑色的,那一带的人旧时以塘河打鱼为生,水性极好,人称“乌龙蹿”。

温州每年端午前后都有龙舟竞渡之举,并“悬赏夺标”(俗称“斗龙”),河两岸人山人海,锣鼓声喧,喊声震天,热闹异常。近代,斗龙舟更加盛行。据清赵钧《过来语》记载塘河边端阳节划龙舟的盛况:“本岁闰月,龙舟甚多,兼之邑有采舡,游人更盛。初四日,余与诸同人泛舟去拱瑞山看竞渡,士女四集,几至舟不可行……”

划龙船本是民间一种娱乐体育活动,但自从有了龙舟活动,有了龙舟竞渡,伴随而来的就有沉船的事故、械斗、人员的伤亡,以及黑恶势力摊派强取、村际的纠葛、宗族的纷争,据陈正焕老人撰编的《钝笔杂钞》及其他有关资料记载,莘塍某村近百年时间里,因划龙舟发生了三件大事故。这也是历来政府不大提倡龙舟赛的主要原因,有叶适诗为证:“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祈年赛愿从其俗,禁断无益反为酷。”这几年械斗的现象越来越少,由于城镇化,村子的变迁,外出经商的人太多,龙舟赛的规模大不如以前,这项传统的民间活动正在慢慢消失。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