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那个年代,原生态的故乡(5)
中庸故乡
大地主家里砌的炕一律是“省粮炕”,炕沿要比里边低一寸,人躺下睡觉,五脏自然往胸腔上部流动,会产生饱的错觉,不用吃多饭,省粮食。这也是华北农民的奇葩发明。与之对立的当然是费粮炕,外高内低,睡上面容易感觉饿。他家注重节省无所不至。
他看上隔壁三里路外村庄一小地主家女儿,请媒人上门提亲。姑娘家人不愿意,虽说他是顶尖的大财主,但他家过的日子,姑娘嫁入他家相当于入火坑,于是说高攀不起婉拒了。村里人得知后,都一心等着看老抠洋相。
大地主决定单刀赴会,会会那小地主。
小地主家知道他的面子和脾气不是回绝媒人就
能拉倒的,天才地想出为难他的条件等着他上门。
于是,有了流传一方的精彩对话。
大财主:“我相中你家姑娘了。”
小地主:“行是行,有条件。”
大財主:“说出来,我依你。”
小地主:“我嫁姑娘,不要彩礼。”
大财主:“哦?”
小地主:“姑娘出嫁不坐花轿。”
大财主:“哦?”
小地主:“自己走路上夫门。”
大财主:“哦?”
小地主:“姑娘脚不能踩地。”
大财主:“哦?那咋整?”
小地主一咬牙使出撒手锏:“脚踩粮食,姑娘进门后粮食我拉走!”
大财主一愣,他做好了充分准备,姑娘家出这手牌,太狠太出奇。他脑子转了转,很快笑容浮上面颊:
“那行。就这么定了!”
小地主傻了,说出口的话收不回来了,老财主居然答应了,拒马河水倒流了!
该大把撒钱的时刻,眉头都不皱,气势如虹,大胜而归,出乎所有人预判。大小地主同台唱戏,立分高下。大财主偶尔露真容。
大财主坐上大车刚出村,大槐树底人们就开始下注。乡村打赌的好题材吸引好多从不参赌的人押宝,押小地主赢的人占绝对多数,他们输惨了。
爷爷过后高度评价这门远房亲戚的表现:“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
大财主胸有成竹地请人缝制装二十斤粮食的夏布口袋,数量要装满粮食铺三里地。一百户人家的村子,动员了几乎能够动员的婶子媳妇参与一场闻所未闻的婚礼,坐在家门口干起针线活。村里老人形容那个一枚铜板抓手心里能攥出水来的财主,为这花钱如流水。
口袋缝齐后,长工们挥汗如雨装袋,用了好几天。掌作看见一个接一个粮仓打开,心疼地问:“东家,这要装多少粮食呀?”
东家回答:“我也不知道。你们就装吧,反正口袋要顶上他家门槛儿!”
那一天粮食口袋摆法也不是摩肩接踵,袋与袋的间隙有两个拳头宽。距离是依新娘子的脚定的。小地主家的姑娘是半大脚,也叫“解放脚”,即是民国之前裹了小脚,民国以后放开了,界于小脚和天足之间的样子,迈不开大步。那时村里女人是三种脚:三寸金莲、解放脚和天足,分别代表不同年代生人。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