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经典散文:文章好坏的关键是要诚实(2)

2022-09-21 11:53:27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世界上最深沉的情感,淮河是一条位于长江、黄河之间的第三大母亲河,民间有淮河丰,天下足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之说。诞生在淮河中游的花鼓灯艺术,集舞蹈、灯歌和锣

世界上最深沉的情感

淮河是一条位于长江、黄河之间的第三大母亲河,民间有“淮河丰,天下足”“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之说。诞生在淮河中游的花鼓灯艺术,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以及后场小戏,大致形成于宋、元,发展于清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说上个世纪的兴盛时期,“每个乡镇至少都有两个以上的花鼓灯班子,有的达三四个之多,形成了万众齐舞花鼓灯的空前盛况。可以说,花鼓灯艺术较完整地保存了淮河流域人民生活、劳动、情趣、性格、民俗、风情的记忆,记载了不同时期淮河流域社会经济文化变迁,体现了淮河流域人民独特的文化观念、审美情趣、民风民俗的变化等。这种民间自然状态传衍的文化,更接近人性本真,蕴含着深层次的人文价值。”接下来,作者孙禹欣喜之余,担忧更甚:花鼓灯这门兴于农民之手的艺术,却由于其民间的局限性,大大限制了它的传播和发展,加上进入新时期新时代,电视、互联网、手机自媒体等娱乐形式的普及和流行,花鼓灯等一大批民间艺术,竟然一个个都变成“老古董”,纷纷被人们束之高阁,敬而远之了。

我们该如何拯救花鼓灯艺术?我们想要的答案,我们的花鼓灯艺人的故事,还有花鼓灯的今天明天,我告诉你,作者孙禹都在《大河灯魂》这部作品里说完了。亲不亲,故乡人啊!孙禹先生旅美生活20年,唱了40多年,爱了文学大半辈子,他的文字充满了对于家国的愁苦悲喜,乡愁非常浓烈,非常浓烈啊,好像760的衡水老白干。2013年初,我曾经读过他的散文《我的农民清轩叔》,将“我的父亲清水”和“清轩叔”一对农民兄弟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际,赤裸裸地剖析开来,令人百感交集。文章里,他对于苦难的体会,对于父辈人的漂泊与困顿中的那份感恩,对于自己人生和希望的走向,别于常人。鲁迅在小说《少年闰土》里也写了一位旧时代的农民,愚昧而麻木,用笔极尽嘲讽,鞭挞了国民的劣根性。而孙禹《我的农民清轩叔》里的文字,关注关心农民群体的冷暖,亲切,温暖,以情动心。唐代诗人宋之问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乡情浓浓。他孙禹何尝不是呢?所以,他写故乡的人和事,故乡的人文风物,深沉,真挚,诚实,都是着了浓浓的水墨了的。

世界上最深沉的情感,不是大山大海,不是你的泪水,而是你写在纸上,变成文字,捧给你的读者。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