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洛河边的渡船(3)
啄命图
悬崖对面的山脚下,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儿在砍柴。听到老鹰的怪叫,循声望去,也着实吃了一惊。不容迟疑,他掏出腰间的木柄弹弓,捡起一个石块,刚要射出,又觉不妥——老鹰飞得那么高,一旦打中要害,若是坠落下来,那个孩子怕是有危险;二则假如自己这一弹弓惊吓了那个孩子,手一松落下来,非死即残。小男孩儿干着急没办法。老鹰的力气也在急速消耗,高度越飞越低。老鹰飞到村子麦场的上空,麦场堆着一个又一个的麦秸垛。小男孩儿觉得机会来了,瞅准角度,“嗖”的一声把石子射了出去。石子打中老鹰的一只翅膀,老鹰猛地歪斜了一下身子,急速降落下来。六姑也算是激灵,看着下面胖乎乎的麦秸垛,手一松,“轰隆”一声,掉到一个麦秸垛上,随着惯性“钻”进了“麦秸窝”。同时,那只受伤的老鹰也缓缓降落到麦场的一边,显然,除了受伤和惊吓,它也给累坏了。
男孩儿跌跌撞撞,一路奔跑着赶到麦场,爬上麦秸垛,把六姑从麦秸垛里扒拉了出来。看到六姑的胳膊、腿都还能动弹,小男孩儿笑了,露出了一口的白牙:“你的命真大!”他撇下六姑不管,去看那只老鹰,老鹰的翅膀还在渗着血,小男孩儿掏出随身带着的龙骨粉,慢慢洒在了老鹰的伤口处。老鹰可能缓过精神,把小男孩儿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猛地一蹬腿,飞上了天空。小男孩儿根本没提防,在老鹰起飞蹬腿的那一刻,被它的利爪抓伤了右脸,顿时鲜血如注。这时,六姑已经清醒多了,看到这个情形,饥饿,恐慌,惊吓,疼痛,一并袭来,一下子昏了过去……六姑醒过来后,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家。身边一位老大娘看到她醒了,忙扶她起来,喂她半碗米汤。之后,老大娘安排老伴儿把她送回家。快到家的时候,六姑摸了摸裤子口袋里的木柄弹弓,终于鼓起勇气向老大爷打听那个男孩儿的下落。老大爷说,他不认识那个男孩儿,不是他们村的。
六姑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过,那个老鹰,那个男孩儿,她一辈子都不会忘掉。
那鹰抓六姑的奇事传遍了三村五里。有人说,六姑命硬,连被称为山神的老鹰都斗她不过。此女一生,只能孤身赎前世之罪,不能成家,否则嫁谁妨谁,甚至祸及娘家。当然,这话当初没有人相信的。
三
快晌午了,家里来了客。
客人约莫二十四五,五短身材,一张老南瓜似的赤红脸,凹凹的鼻子下两颗把门大虎牙,撑得上嘴唇两边角鼓鼓的,好像噙着一口饭似的,一顶解放帽戴在头上,上穿白对襟粗布褂,下拥黑洋布大裆裤,脚上一双尖头鞋,脖子上晃着杆足有三尺长的溜光发亮的铜杆旱烟袋,一个花烟布袋“滴溜溜”地在胸前打转儿。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