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我的老父亲(10)

2022-09-20 15:51:29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继母,继母的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父亲的心,也赢得了奶奶和我们的尊敬。 美术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比高中时期有意思多了。老师经常带着我们外出写生,上

继母

继母的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父亲的心,也赢得了奶奶和我们的尊敬。

美术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比高中时期有意思多了。老师经常带着我们外出写生,上山下洼,走乡串巷。我们的课程除了素描、色彩等基础课,还有手工艺制作,如刺绣、编织、制陶等。校长经常从西安美院请来教授给我们授课,教授见多识广,古今中外高谈阔论,令人大开眼界。

入冬的时候下了一场雪,雪下得很厚,把整个山头都覆盖了起来,一片白皑皑的景象。

继母来了,是为我送衣服来的。她说我的棉袄已经几年了,不暖和了,于是上县城称了两斤棉花,扯了几尺黑绸子,回去给我做了棉袄。棉袄上装着拉链,是新式的样子,穿在外面也不寒碜。继母的手艺很好,棉袄做得像买的一样,穿在身上又轻又暖。

我的心里也暖乎乎的。

继母第一次来城里,找了很长时间才找到我。她不知道美校地址,在三十里铺就下车了,然后扛着一袋子小米和绿豆,身上背着给我做的棉袄和棉鞋,走了二十多里路。继母边走边问,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夜里十二点多了。这里刚下过雪,北风呼啸,外面冷得很。我已经睡下了,门房老头儿喊着说家里来人了。我想不到是谁,以为又是哪个来城里办事的村里人,以前也有好几个,因为到了这里两眼摸黑不认识人,便先找到我,让我带着他们去办事。我极不情愿地爬出了被窝,一出门被风又逼了回去,然后拉下帽檐顶着寒风往门房走。走到门房时,看见继母正在那里徘徊,东西就放在门房外面。门口风很大,继母的头巾被吹了起来,脸冻得发紫,一双手不停地在嘴上哈气。学校大门口的灯很亮,我看见继母的眼睫毛上挂着一层霜,头巾的边沿上也结了冰。我快步走上前去,继母见我来了,高兴地走了上来,拿出棉袄让我披上。

“房间里热热的,小心感冒了。”继母说。

看着她在这样的风雪夜里,一个人带这么多的行李来看我,扛着几十斤重的东西走了几十里路,我的眼睛湿润了。想起这些年继母待我如亲生儿子一样,我含着泪喊了一声:“——妈!”继母愣了一下,因为自从她到这个家,我还没有叫过她一声“妈妈”。我看见继母的眼眶也湿润了,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她颤声说:“刚刚,走。”我扛起小米和绿豆,带着她来到宿舍。

那晚,我们娘俩就坐在我的床铺上拉了一宿的话。继母是早晨吃过饭走的,一天还没吃东西。我弄了一壶开水,继母拿出自己带的干粮咬了一口,看着我甜甜地笑了。她说,小米和绿豆送给老师,出门在外要活套点,不要死挨钉板。那件棉袄我非常喜欢,继母要我试试,我就穿上了。那上面的千针万线,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一颗心啊!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