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金鳌山望梅
金鳌山探梅
踏着洁白耀眼的雪野,我去金鳌山。
这座南宋皇帝曾经驻跸的小山,对我来说是平淡无奇的。又去金鳌山,不是为看山,甚至也不是为看雪景,为的是去看看那几株梅花的雪里模样。
最初与梅花邂逅,是在《喜鹊登梅》的年画上。自古喜爱梅花者无数,前有陆游、李清照,后有毛泽东,有词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直幻想着“寒冬香雪逗春意,最爱寒衣沾梅香”,假想那雪中暗幽的梅、晶莹剔透的梅和那浮动的暗香。
现实中第一次见到梅,是在金鳌山上,因为它的美、它的傲立、它的独特气质,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梅,也因此爱上了易安的词:“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多年没下过大雪了,那梅适应得了这陌生的雪吗?倘若梅还记得易安曾经的到来,记得她为自己吟咏的诗句,就该是喜欢的。于是,寻寻觅觅的易安和着梅花,就伴随了我一夜。
李清照的步履一定是凄惶而蹒跚的。
她当时已是著名的词人,朝中为官的丈夫是一个爱好诗词文学,且痴迷于金石书画收藏研究的学者,夫妻俩花费了几十年心血搜罗的珍贵典籍、书画和古器,堆满了老家山东青州的十几间房屋。那时的岁月,描绘了多少个金石书画陪伴的点滴。可是,金军南犯,建炎(1127年)初的几年,成了南宋朝廷的黑色岁月,也成了李清照的黑色岁月。宋高宗赵构偕文武百官一再南逃,长年处于仓皇奔波中。她呢?家园毁于兵燹,与丈夫一起流浪的情形日复一日。尽管如此,她还是幸福的,因为有爱。仅隔一年许,她的丈夫在应召去建康朝见的途中得病,两个月之后竟撇下她而去,她的世界从此天塌地陷。随身的金石书画已不仅仅是宝贵文物,还是已故丈夫难安的灵魂,是一个皇朝不肯舍弃的文化尊严。自此,流浪的她带着几车文物开始了对流浪朝廷的追随……
李清照跟随御舟离开章安时,怀的是怎样的心情?与岳飞无奈撤兵离开朱仙镇时的心境相似吗?一个是令敌军闻名丧胆的武将,一个是令男子赧颜的词家;一个是收复失土,一个是抢救文化,心情存在不同是肯定的,而我心中为何会有同样的悲戚?
风很静,大雪覆盖下的金鳌山似静静伏地的兔子,安静而吉祥。我踏着石阶一步步上山,向山顶东侧的梅树丛赶去。不时,有擦身而过的赏梅人,我恍如未知未觉,脑海里只有心中的梅,那素白的暗香。
走在花丛中,沁人的梅香随着寒风阵阵袭来。恍惚间,易安赏梅的情景再现,竟如我此刻模样,安静、忧伤。怎会有人愿意舍她?伤她?那晶莹剔透的花瓣,嫩黄细长的花蕊,或那几朵趋向凋零的,也曾因为她的到来而延缓花期吗?徜徉其间,竟然觉得自己也成了那个撰诗的人。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