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乡愁”注定随着岁月而成为一种概念

2022-09-10 22:13:28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心中柔软的地方被扎疼了,老庄已经废了。 母亲去世后,我几乎不再回村子了。以前上下左右的邻居,年长的都去世了,年轻人为了孩子上学,大都进城了。有几户人家新修了窑洞从老庄搬走。每

心中柔软的地方被扎疼了

老庄已经废了。

母亲去世后,我几乎不再回村子了。以前上下左右的邻居,年长的都去世了,年轻人为了孩子上学,大都进城了。有几户人家新修了窑洞从老庄搬走。每当在县城或别的地方碰见村里人,就会不由得说起老庄。如今不住人了,空洞洞的窑早已面目全非。门窗以及窗棂子被雨淋日晒变得霉黑,有的甚至脱落,斜斜歪歪地掉着,稍有风,就像钟摆一样,那些窗棂子发出“吱吱”的声响,仿佛每时每刻都在与天地对话,岁月的痕迹便深奥起来。老庄的每个院子,树木杂草丛生,已经分不清昔日宽敞的院子与走过的路。硷畔枯了的杨树、柳树,还有枣树,孤零零地还在守望着。树皮开始剥落,裸露的树干毫无遮盖地被雨淋日晒,陷入绝境。它们十分尴尬地把自己的生死呈现出來。回顾一棵树的成长,一个村庄的诞生,恐怕谁都会觉得自己心中柔软的地方被扎了一下。很疼,甚至有泪水涌出。

我离开老庄三十多年了,梦中时常有它的模样。山腰问,山坡上,一个个类似簸箕湾的地方,前山饱满后山重,都成了庄里人们选择修窑洞的好地方。我们便从这窑洞里出生、成长。童年庄里没有多少可娱乐的玩具,单调枯燥甚至有些乏味的生活中,我们只能自找乐趣。在一个废弃的羊圈场子上,一群娃娃玩“打老爷”,争先恐后个个不服输,有时面红耳赤,都要打倒那个最远的、也是最大的“老爷”。其实就是一块立起来的石头,谁打倒了,谁就有发号施令的权力。如果一块石头也没有打上的小伙伴,沮丧地跪在“老爷”面前,口中念念有词,先问那个中间稍小的石头主人“曹操”:“曹操曹操饶不饶?”“曹操”显然没有被赋予这个权力,他说:“曹操不管老爷事。”跪着的小伙伴又问打倒“老爷”的那个说:“老爷老爷饶不饶?”这是游戏规则,没人违反,大家都得维护。实际上这种俗称,给农村娃娃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与幸福。打倒“老爷”的可以饶也可以不饶,处罚权在他手里。如果不饶,他会下令重重地或轻轻地扭求饶者的耳朵几下,若饶了,也就是不罚。两旁打倒小石头的是执行者,俗称“耳根子”。后来我好像明白了,这个游戏是以古人那顶官帽设计的,顶上的红缨是“老爷”,帽檐中间的是“曹操”,耳扇叫“耳根”。多富有想象力!我十分庆幸自己许多次打倒“老爷”,否则不知要挨多少“耳根子”。有时小伙伴下手重,耍恼的不少。在这个场子上,尽管单调、枯燥,甚至乏味,我们一直坚持着,快乐地成长。无论怎样的饥饿,穿怎样破旧不堪的衣服,在老家,感觉是温馨的幸福。

那个废旧的羊圈场成了我们唯一的活动中心,除了打“老爷”外,我们有时不约而同来到这里聚集,大家商量着今天玩什么。有时,临近夜晚,我们的“捉迷藏”开始了,这是很有仪式感的游戏。无论多少个人,大家都把大拇指竖起来,一个捏住一个的大拇指,其中有一个人发号施令,说:“朱官朱官摇铃铃,谁笑谁蒙蒙。”有时说好几遍,相互监督着谁先笑。这时,每个人紧绷着脸,故作镇静,生怕自己第一个笑起来,即便这样,还是有人笑了,这个人便是留下来被蒙住眼睛要搜寻其他伙伴了。于是,大家一哄而散,在羊圈场周围寻找各自藏身之处,草垛后面,羊圈场周围的墙角,每个人尽力找一个不易发现的藏身地方。那种紧张、兴奋,弥漫在整个村庄。只是时间走得飞快,上灯了,大人们呼唤回家,那种欢愉便带入梦中。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