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对于荀子的关注(3)
读荀恨晚
王者不仅合乎天道儒道,荀子还讲王制,即王者的治理法度。他说:“奸言,奸说,奸事,奸能,遁逃反侧之民,职而教之,须而待之,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安职则畜,不安职则弃。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才行反时者死无赦。夫是之谓天德,是王者之政也。”
意谓:“对于说话、主张、做事耍手段、钻空子、不安分、偷奸使坏之人,要给予安置,加强教育,适当等待,有所鼓励引领,有所惩罚警示。能够接受安置的就让他们安定下来,不能接受安置的只好予以舍弃。
“对于几种残疾人,君王要收养他们,使用他们的才具,救济他们的衣食,全面覆盖,不能遗漏。
“而对于颠覆社会秩序的人,只能坚决处死,不能赦免。这样做,合于天道天德,这是王者的施政方略。”
这已经突破了儒学的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范畴和礼教,讲到一些精明强悍的用权手段和计谋了。虽然在其他地方,荀子多次反对治国理政的计谋化。
荀子讲正名,强调桀纣之类的独夫民贼、无道昏君,根本不能算君王,而伊尹、周公等的临时行使君王权柄,也绝非悖逆。荀子的治理思想,包含着对非治、悖逆形势的承认、解释与对策。
荀子强调:法者治之端(根据),君子,法之原。就是说要以人治保证法治。他说:明主,急得其人,暗主,急得其势,就是说,礼义第一,用人第二,炙手可热的权势只能叨陪第三。他的人治高于法治论现在看来也许不怎么对,但这些说法仍然惟妙惟肖,来自古代后代本土实践,令人觉得荀子实有朝廷官场政治生活经验,细腻翔实。他描写的政治生活现象可闻可见可触可以务实评析,绝非凌空蹈虚之论。他没有孟子那样高调,但是比孟子扎实。
操作起来,他认为天子、诸侯君王们的主要职责任务是用贤人、清奸佞、赏罚分明、绳墨公平。荀子甚至强调说天子君王是正道驱动者、布局者、指挥者与裁判者,而做事处理日常政务主要是靠你用的“相”,以及贤良臣子。荀子认为,有好人好用,天子诸侯可以劳逸适度,可以更多地享受生活,可以更主动地评价监督调配,高高在上,主动在己,进退咸宜;当然,这只能是一个角度。历史上的“明君”,更多是将决策与用人结合起来的。用毛主席的说法,是“出主意、用干部”,而邓小平的说法是:“抓头头,抓方针”。
荀子讲臣,把臣子分为几种,一日态臣,靠表态作态取宠信者是也;二日篡臣,做官而扩张权势、穷奢极欲乃至架空君王者也;三日功臣,取得信任,办实事者也;四日圣臣,忠诚于君王,忠诚于正道,有所完善,有所谏争,不但出色完成了君命,而且树立了典范、优化了形象,改善各方对于权力系统的舆论观感者也。不用多说,这样的区分,相当地道!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