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棉花记
棉花的花
棉花的花,长得太不讨巧了。
没有叶掌的阔大,也没有果的独特,甚至也没什么香气,特别是它那多分裂的花萼,总让我想起怒发冲冠的鸡冠花。棉花的花,不像别的植物的花,满满的观赏审美价值,它通常不被人注意,农人种棉花,不是为了欣赏它的花朵,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采它的果实——棉籽可榨油,棉絮可纺织。
田野里,棉田其实并不多,只有零星的一小块一小块,有的人家干脆就不种棉花。种棉花风险大呀,从准备播种起,就得防止病虫害。棉籽可以榨油,也特别容易生虫,或者遭到觅食动物的啃噬,因此播种前就要进行防虫防腐处理,然后才能下种,只有躲过虫害和动物利齿袭扰的棉籽,才能幸运地发芽出苗。刚出土的棉花幼苗,只有两片豆瓣似的小叶;渐渐地,枝繁叶茂,此时,又要打尖儿掐枝,以免植株疯长,跟花朵争养料;及至花蕾坐枝,还得喷洒农药,防止蚜虫、火蜘蛛、棉铃虫等病虫害。棉花就是这样,需要庄稼人一路小心伺候,才能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其间的任何一次病虫害,都可能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棉田的活儿,都是细活儿。爱玩儿爱动的小伙伴们都去玩泥巴、捉迷藏了,我和母亲就在棉花田里间苗、锄草、喷药、掰枝、除杈。许多时光就在棉田里消磨了。
棉花的花,造型酷似缩小版的蜀葵。花萼多裂,花色初为乳白,慢慢转为深浅不一的红,说来却也妩媚。凋谢后,结出绿色蒴果,状似颗颗毛桃一般,有尖嘴儿。我们叫它棉桃,也有人叫它棉铃。我覺得“铃”字来得蹊跷,还是叫棉桃更贴切些。你看,那棉桃有多饱满,我和母亲心里的希望也就有多丰饶。
长啊,盼啊,就在我们的期盼中,玉米、黄豆、谷子,都已经收了,匍匐在地里的红薯、深藏地下的花生和晚熟的豆角逗秋趣时,棉桃儿也从翠绿中长出斑斑红褐。此时,我们知道,棉絮在棉桃里越长越长,越长越长,就像怀胎十月的婴孩儿一样,就要华丽出世了。已然成熟了的棉桃,在秋阳的照耀下,一颗颗渐次自然爆裂,露出我们所最需要的部分——柔软洁白的棉花。
叮叮当当,铿铿锵锵,棉花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战胜各种害虫的袭扰,度过芽期、苗期、花期、蕾期,就这样到了采摘期。
这才是真正的开放,这才是真正的棉花。
采摘时,可得要小心了。要五根指头密切配合,捏住“兔尾”根部,这样才能将棉花采摘得干净利落且纤维不断。那手势,酷似娃娃机里抓娃娃,蛮有技术含量的呢。
我和母亲一人一垄,蹚在半人高的棉田里。此时,四野阒寂,只有那些不知名的小虫儿,不知疲倦地奏着秋日的私语。
这时候,最怕的是秋雨,只有暗自祷告,求老天爷垂怜。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