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散文精选:豫让的价值(14)

2022-08-31 16:49:08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豫让亮剑,豫让皱皱眉头,突然有主意。他漫不经心地抄起一把火钳,在炉口里拨拉了几下,夹起一枚犹如枣大的通红的炭粒。 老者奇怪地问:你要干什么? 豫让没

豫让亮剑

豫让皱皱眉头,突然有主意。他漫不经心地抄起一把火钳,在炉口里拨拉了几下,夹起一枚犹如枣大的通红的炭粒。

老者奇怪地问:“你要干什么?”

豫让没有说话,张开嘴巴,突然把冒着火星的炭块放了进去,接着就“吱啦”响了一声。

老者和年轻人几乎同时目瞪口呆地惊叫:“你有病吧!是傻了还是疯了……”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

难道,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吗?

似乎也不是。

当然,在豫让心目中,“刺赵”也算是他的“天降大任”,但他如此“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就一定能成功吗?

面目全非,喉咙烧坏而嗓音变得嘶哑的豫让,临“行刺”赵襄子前,又回家进行了一次“战前”测试。他如法炮制,还是扮成要饭的去他家门前见他妻子。

这回,妻子没认出他,因为说话的声音已经不是豫让了。妻子骂他叫饭花子,让他快滚。他心花怒放,高高兴兴地“滚”走了。

但在半路上,他的一位好朋友还是认出了他:“这不是豫让吗?”

豫让怔怔,哑着嗓子说:“不是,你认错人了。”

朋友撇着嘴说:“没错,看身型和走路的姿势,就是你豫让。”

豫让一脸不高兴,只好承认了:“是我。”

朋友见他面目全非,一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匪夷所思,唉声叹气一番,问他缘由。

豫让拉他在一个小树林里坐下,大致诉说了原因。

朋友听后,唏嘘不已,感慨万千,最后说:“听你说的意思,赵襄子好像很赏识你。以你的才干和忠厚,如果投到赵襄子那里当门客,他一定会信任你。这样,你就能潜伏到他的身边,然后伺机杀掉他,不就达到目的了吗?本来轻而易举能做到的事,何苦非要这般自残而活活受着大罪糟蹋自己呢?豫让啊,听我的劝告,你不要这样,按我说的去做吧。”

豫让摇摇头,掷地有声道:“做人,坚决不能这样干。如按你所说,我投靠赵襄子,当他的门客,就要全心全意尽忠于他,不能再图谋刺杀人家,否则就是大逆不道,败坏了天下人臣之义,愧对做人的那一撇一捺。再说,我本是智家忠实的门客,怎么能假装又忠于赵家的门客这样一人两面的嘴脸?这和贼寇毫无区别,我做不到。你刚才所说的似乎也有一定道理,那样会很省事,成功的机会也更大。但是,他人可以这样做,而我是豫让不是他人。豫让之所以要这样做,是想要后世做臣下而对君主怀有二心之人,感到羞耻和惭愧。对主公的忠,要一忠到底,对仇家的恨,要恨到海枯石烂,绝不能靠变节投敌去达到目的。”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