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那段青葱的岁月(2)

2022-08-24 18:03:2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青葱岁月,入校后不久,学校要举办一次春蕾杯文学征文大赛。那个槐香袅袅的夜晚,她邀了我,随手带了一份散文样稿,写的是《晚风里那株丁香花》,打算参加这

青葱岁月

入校后不久,学校要举办一次“春蕾杯”文学征文大赛。那个槐香袅袅的夜晚,她邀了我,随手带了一份散文样稿,写的是《晚风里那株丁香花》,打算参加这次征文比赛。借助淡淡的路灯光,我细细地品味着这篇还正散发着墨香的美文,心中即刻便有一种莫名的悸动。她也鼓励我,让我也试一试。于是,我就把自己早已胸有成竹的文字,信手拈来,题名《难忘家乡的槐林》,信心十足地投了过去。

大概是评委出于對校园中不可多得的乡土文学的钟爱吧,我的散文获得了特等奖。

这个令人喜悦的消息,最先是她告诉我的。

又一次见到她,是五月底的一个黄昏。那个晚上,我心生烦闷吧,又去到了那片槐林。我彳亍独行,校园外,田野里,不时飘来淡淡的麦香,和着如水的月光,融汇成一缕缕浓浓的乡愁……正在郁闷时,她翩翩地来了。

看我一脸的愁绪,忙追问我是为什么。我只得向她道出了原委:眼看家里的麦子就要成熟了,父母身体年迈,妻子前天寄来了信,希望我能回去收麦。在那个农业完全靠畜拉人扛的农耕年代里,十几亩的庄稼,得靠一镰一镰的收割去完成,这是多么繁重的体力劳动啊!我排行老大,且又是兄妹几人中唯一的男孩子,此时我却因为求学而远离家门,帮不上忙,每想至此,我的心里总是酸酸的。但要想回去收麦,班主任说了,除非是家里确有急事发来了电报才可放行。听到这话,她好像有些激动,若有所思地、诧异地问:“是吗?”

第二天中午,我果然收到了一封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家有急事,速回”的加急电报。有了这张硬牌,我的假总算是批了下来。

当我急急忙忙地登上回家的火车,坐在座位上如释重负地再仔细地端详着那封救命似的电文时,我惊呆了!这封造假得近乎有些“小儿科”的报文竟能蒙蔽了那个从来都以“治学严谨”而著称的我的班主任兼老教授的眼睛。原来,那封电报的发出地址竟然仍是原地——省城!

返校后的一段日子里,我像丢了魂似的,本就沉郁的性格变得更加寡欢了,目光呆呆的,脑海里总在胡乱地想着什么,好似清醒或梦里总有一个人影在我眼前晃动。莫非……这也是一场恋情?我模模糊糊,又迷迷茫茫,不能回答自己。一种莫名的恐惧,慢慢地向我卷来。怎么也忘不了,入学那天,我乡下的妻子,到火车站送我的情景,当载我远行的列车还未驶出多远,我看见早已噙满她眼角的泪水,再也止不住地悄然滑落……

于是,我选择了回避,静静地数着她毕业的日期,直到她渐渐地离开。

就在她毕业前的那天晚上,我去了校外,只为躲她。一条幽僻的小径上,蹒跚着我落魄的身影。远处缕缕飘来耳熟的、缠缠绵绵的歌声,是《渴望》,听在心里就像锥心一样的疼。我的心像被掏空了似的,孤寂在向我包围。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