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换鼓(3)

2022-08-23 15:49:15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追寻绝响,人间有鼓,天上也有鼓;人间换鼓,天上也要换鼓。庙宇换供新鼓叫作换鼓,顺理成章,新岁月里天空打雷也叫换鼓,成为雷州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不排

追寻绝响

人间有鼓,天上也有鼓;人间换鼓,天上也要换鼓。庙宇换供新鼓叫作“换鼓”,顺理成章,新岁月里天空打雷也叫“换鼓”,成为雷州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不排除在举行祭祀雷神仪式的同时发生雷暴,人间天上同时“换鼓”,出现这种景观就更加奇妙了,传闻宇内必然被公认为天下一绝,有幸被冯梦龙写到书里去了。

雷州的雷暴,不愧为绝响。我们从诸多“换鼓”探求者引用过的各种版本的《广东通志》《雷州府志》《海康县志》,以及《图经》《方舆胜览》《南州异物志》《寰宇记》《广东新语》《岭南即事》《雷祖志》《搜神记》等等古籍中,都有关于雷州打雷的记述,从中可见其惊世骇俗。其实用不着引经据典,靠我们自身的经历,也足以证明雷州打雷“非同凡响”。雷州半岛和爪哇岛同列为世界著名雷区,由于地质、气候等多方面的原因,年平均雷暴日数近90 天,多的年份达100 多天。每年5—9 月份是雷暴多发季节,其中7—8 月是雷暴高发期,雷暴活动密度大、频次多、强度高,极易出现雷击灾害。打雷之时,频频电闪,如火树银枝,似金蛇狂舞,电闪雷鸣,山崩海啸。闷雷、炸雷、落地雷、滚地雷……人们感觉雷声似在屋宇之上、房檐庭户之间,十分吓人。外乡人士若非久居雷州形成习惯,遇到“换鼓”必定悚惧惶恐,惊叹叫绝。经广为传播,“雷州换鼓”便脍炙人口,不负“天下四绝”的盛名。

雷州人敬奉雷神、看重換鼓,这些都是农耕社会的产物。旧时科技不发达,几乎没有水利设施,种田人靠天吃饭。雷州半岛虽然多雨,但气候炎热,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常年干旱,望天求雨。有一首颂神雷州歌很能说明当年农民的心态:“百姓只望盛雨水,番薯大条稻长穗,个月若有三阵雨,播粪不如雨水肥。”

天打雷就会下雨,盼到雷声就盼到了雨水,农夫喜雨,自然喜雷。雨水成了命根子,对雷岂能不崇拜!雷暴声势威猛,对雷州人是一种锻炼和考验,造就了粗犷刚烈、疾恶如仇、英勇顽强、执着坚毅的性格,也奠定了雷州文化炽烈阳刚的底色。这也是雷州人对雷和“换鼓”津津乐道的缘由。至于“换鼓”所指的自然现象至今犹存,而“换鼓”这一说法为何消失了?这完全是社会进步所致,科学日益昌明,凡带神话色彩的典故自然日益式微。

为了寻找“换鼓”,我搜罗了多种版本,发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版(严敦易校注),对雷州换鼓有这样的注释:

雷州换鼓:广东雷州地方,地近热带,多雷雨。旧时当地很多关于雷的神话,有雷公庙,每年定期由民众向庙里献雷鼓雷车,换鼓当是指每年春夏季中某次大雷,民间认为这是换鼓的一种表现,具体的情况叙说,今已不传。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