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棒槌之墓(6)

2022-08-23 15:13:06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大计,又一次审问棒槌时,小原一郎亲自出马,还带了两名医生。去地牢之前,小原找到他,冲他眯着眼睛说:棒槌是条好汉,吃了那么多苦,一个字也没说,这

大计

又一次审问棒槌时,小原一郎亲自出马,还带了两名医生。去地牢之前,小原找到他,冲他眯着眼睛说:“棒槌是条好汉,吃了那么多苦,一个字也没说,这次不用他吃苦,我保证让他说实话。”他看着两名日本军医,明白敌人要在棒槌身上使用致幻剂,他之前听说过,日本人对付被捕的地下党,行刑失灵时,这是他们最后的撒手锏,让地下党在迷幻中说出他们想要的信息。

他随着小原又一次来到了地牢,阴森之气很快笼罩了他。棒槌被从血水里提了出来,脚镣和水泥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两个警察把棒槌扶到一张准备好的凳子上,棒槌的头是垂着的,他闭着眼睛谁也没看。

小原隔着铁栅栏坐在审讯室的对面。小原坐下时,示意他也坐下,他只好坐在小原的身旁。小原就压低声音说:“棒槌,我欣赏你是个男人,吃了这么多苦头,什么也不说。今天我不让你吃苦,让你做一个好梦。”小原说到这,挥了下手,两个日本军医打开铁门,走出审讯室,两只针头在灯光下晃了一下,发出一道白光。

他看到棒槌身子动了一下,脚镣发出细碎的声响。棒槌的目光落在他的脸上,转瞬又麻木起来。当两个警察按住他的手臂,两个日本军医把针头刺进他身体的一瞬间,棒槌大叫了一声,一口鲜血喷涌而出,溅了两个警察和两个军医一身,人便晕死过去。其中一个警察跑过来向小原报告道:“太君,他把自己的舌头咬下来了。”

他发现小原随着棒槌的一声大叫,身子抖了一下,面色如土。小原越过铁门走进去,站在棒槌身边,棒槌的脸都被血罩住了,分不清眉目,鼻子也在出血,有几个气泡呼出来,又碎裂了。他的身体在发抖,想站起来,双腿却没力气,他只坐在原地,隔着栅栏望着棒槌。

小原灰着脸丧气地走出来,冲他挥了一下手,他知道,小原在叫他同行。他站起来,前两步不太稳,但他还是站住了,回了一次头,看见棒槌满身是血地瘫在椅子上。他咬了一下后槽牙,再往前走时,他的心里响起了《国际歌》的旋律。这首歌他在青年时代上学时就会唱,那会儿他们搞学生运动,上街游行,每当唱起《国际歌》,心底里就有股力量。此刻,《国际歌》的旋律越来越强,似乎已经冲破他的身体直抵云霄。他抬头望一眼天空,天空灰蒙蒙的,似乎又要落雪了。

又是几天后,他提出自己要审问棒槌,棒槌没了舌头,不能说话,还可以写。他向小原一郎提出这个请求时,他看见方厅长目光里打了一个闪,他明白,方厅长为什么会这样。小原刚才还是垂头丧气的样子,听他这个主意后,似乎振作了起来,说了句中国古语:“死马当活马医。”得到了小原一郎的首肯,他带着小孙和小张又一次来到了地牢中的审讯室。棒槌正倚在墙角,眯着眼睛看着一盏灯,那盏灯灰蒙蒙的,一点光彩也没有。棒槌的脸被洗净了,发出清灰一样的颜色。他一步步走近棒槌,棒槌的目光和他碰到了一起,他又在棒槌的目光中看到了一缕光。他让小孙、小张抬过一张桌子,自己又拉了一把椅子放到桌后,把纸和笔放到桌子上。棒槌被两个警察扶到桌后坐好,他拉了把椅子坐在棒槌的对面,棒槌的目光先是落到了他那只受伤的耳朵上,耳朵的伤口已经好了,只是缺了一块肉。他看见棒槌微微地点了一下头,目光和他交织在一起,那一瞬,他读懂了棒槌想要说的话,正如两人最后一次分手时棒槌的交代。棒槌很快躲开他的目光,低头看了眼桌子上的纸笔,他马上趁机说:“你说不成话了,有什么想说的,你就写出来。”棒槌又抬了一次头,望一眼他身后不远不近站着的两个警察,不紧不慢地把钢笔拧开,还认真地看了眼笔尖,在纸上先是画出一条横线,似乎在试着笔,很快在纸张的一角写出三个字“青红院”,马上又把那三个字涂掉。棒槌一连贯的举动,只有他看清了。棒槌抬起头,深深地望了他一眼,抬起握笔的手,向自己的喉咙口刺去,还没等所有人反应过来,棒槌就从椅子上跌到地面上。棒槌喉咙里发出一种气泡破裂的声音。他冲两个小警察道:“还不快去叫医生。”小孙和小张杂踏着奔了出去。棒槌翻动了一下身体,他忙蹲下去,抱起棒槌,低叫了一声:“老甘……”棒槌冲他咧了下嘴角,样子似乎要笑出来,还伸出一只带血的大拇指。又一个气泡碎裂了,棒槌头一歪,靠在了他的怀里。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