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故事:大杨的弹弓子(2)
弹弓杨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人,黑衣黑裤黑鞋黑脸,一脸恶气,横着身子走上来。这人三不管无人不知,出名的大混子“一身皂”。
一身皂二话没说,叫一旁摆茶摊的老汉把一张桌子搬上来,中间放一把青花茶壶。然后他打衣兜里拿出一个玻璃球,稳稳搁在壶嘴上,扭头对大杨说:“你看好了,这把壶是乾隆青花,值一根金条。你有本事把壶嘴上这玻璃球给我打下来,但不能伤了壶嘴。你要是打碎了这把乾隆青花,你赔。你要是没这能耐,给老子趴下磕三个头,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这话句句都是朝人抡棒子。
这茶壶只是茶摊上的壶,值个屁钱,凭嘛说是乾隆青花?可是三不管这地界一身皂说嘛是嘛。
大杨听他说话时,像听蝉叫,全没当事。他从挎袋里摸出一个弹丸,对着茶桌后边的人说了一声:“请诸位闪开。”众人应声躲开。大杨一张双臂,一手举着弹弓在前,一手捏着皮兜里的弹丸在后,使劲儿一扯,中间的牛筋拉出三尺长,嗡嗡出声。他扭身塌腰,这一招应是“霸王倒拔弓”。忽将捏皮兜的双指一松,皮筋翻飞,同时那茶壶上叭地巨响,众人以为茶壶碎了,仔細一看,茶壶没事儿,壶嘴也没事儿,只有壶嘴上的玻璃球粉碎,地上全是亮闪闪的玻璃碴。
众人全看呆了。一身皂没了神气。
大杨说:“我只五个弹丸。刚才打了三个,现在打了一个,还留一个专打恶人。谁欺负我,谁欺负人,过了头,我给他‘换眼珠,只换左眼。”说着,他又把一个弹丸捏在皮兜里。现在这弹丸已是无人不怕。
这一下,大杨在三不管立了足,有大杨在,肃静多了。他的弹弓比洋枪厉害,出手比洋枪还快,准头连洋枪也甘拜下风。他一弓子,眼眶子里换成泥球,谁能不怕?从此大杨有了一个威风十足的称呼,叫“弹弓杨”。
七年后,庚子事变,天津城北这边叫洋人糟蹋得厉害;放火杀人,掳掠店铺,天津人不服,拼得很凶。据说一个洋人的军官被杀,不是刀砍,而是枪击。有人看见这洋人,左眼一个黑窟窿,呼呼往外冒血,死得挺惨。那时守天津的武卫军全有洋枪,多半中了武卫军的枪子儿了。有人说这洋人遭的不是枪击,而是大杨的弹弓子,因为他伤的是左眼。据说这个洋人极恶,杀人如麻,准是叫大杨给换了眼珠子。
这话真假无人知道,反正庚子之后没人再见到过大杨,三不管也毁成了平地,二十年后挪到南门外的南市那边去了。
选自《特别关注》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