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科举探幽(2)
千年科举探幽
(3)糊名试卷
即便如此,还是有漏洞,因为考官还可以通过字迹来猜测考生。
怎么才能防范这一漏洞呢?
这就要求将考生的考卷重新誊录。考生的卷子是用墨书写的,为了区别,就找人用红笔来抄写,抄录的卷子称为朱卷。这样一来,考官只能见到考生的朱卷,而见不到考生试卷上的笔迹了(图4)。
(4)朱卷
宋太宗又规定,主考官在考前实行封闭,接到任命立即进考场隔离,这叫“入闱”,到考试公榜后才能解除隔离。
在宋代,还出现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之后逐步形成了州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的格局。
到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科举制情有独钟,他将科举考试作为一项国策确立下来。从此,科举制度形成了规范化,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所谓三级考试,第一级是童试,通过童试才能成为秀才;秀才通过省的乡试可成为举人;举人通过会试成为贡士;贡士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考取的就是进士。
北京府学胡同小学看起来很平常,却有着600年的历史。1421年,明朝皇帝在这里建成顺天府直属学校。从那以后,科举考试就与学校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参加科举考试的必须通过学校取得学生资格。
当时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叫童生。童生不分年龄,就像清代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里的周进,50多岁了还是个童生。
古城阆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当年,生员们就在这里参加3年一次的乡试。
在阆中的学道街上,有一座建于明代末年的建筑,这里就是当时举行乡试的场所 “川北道贡院”。明清时期,阆中曾一度作为四川省的临时省会,10多年间,在这里一共举行过四科(注:一科相当于1届)乡试(图5)。
(5)川北道贡院
江南贡院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贡院,清代中国的状元有一半以上是从这个考场里走出来的。
南京,明朝初年的都城。这里的江南贡院就是当年举行会试的地方。
江南贡院占地数万平方米,仅号舍(注:单人考场)就有20644间。号舍空间窄小,乡试每3年举行一次,每次考3场,每场3天,共计9天7夜,考生都在号舍里度过。
上海嘉定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以科举为主题的博物馆,它收藏的最珍贵文物是一件衣服。
这似乎是一件古人穿的普通麻质坎肩,但那些看似衣服纹理的,其实是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小字。原来,这是当年一位考生的作弊工具。
相关阅读
-
地球的力量——大气
科学世界 人类居住的星球之所以与其它星体不一样,是因为地球有一层独特的大气圈的保护。大气给地球带来了季节的变化,使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大气层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行星——
-
缔造皇城——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探索·发现 2005年夏天,首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金陵,打算把在这里发现的金代龙凤石椁运回“新首博”。但他们遇到了麻烦,当地村民说什么也不让搬走。 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首都
-
宇宙的模样——宇宙大爆炸
探索·发现 狄基没有能够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一起获得诺贝尔奖,这让很多人感到遗憾,但他却并没有停留(图1)。 (1)提出了有关宇宙形状问题的狄基 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中,他提出了一个
-
劈波斩浪走蛟龙
科技之光 游泳是奥运会上最气韵流畅又喧腾激扬的竞赛项目。蛟龙出水般的爬泳,浪翅翻飞的蝶泳,枕涛卧波的仰泳,“能屈能伸”的蛙泳,在8条蔚蓝色的泳道各展风姿,金牌银牌同样决胜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