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百相:笛子演奏家
一支竹笛
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在江南某县有一所艺校,说是艺校,其实只不过是一个以培训各类乐器为主的辅导班。班上有二十来个学生,有学二胡的,有学琵琶、古筝的,也有学吹奏乐器的。其中,有两名学生,一个叫张强生,一个叫李才能,两个人学的都是笛子。
这两个孩子都来自农村,学习非常刻苦,每天勤学苦练,进步很快,一首名曲,别人要学上一个星期才有点像样,而到他们手中,一两天下来,不但能完整地吹奏出来,且细节处理也十分到位。所以,辅导老师都很看好他们,说这两个孩子很有天赋,只要假以时日,必将前途无量,今后也许成为像冯子存、陆春龄这样的笛子大师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天,艺校来了几位省艺术团的老师,说团里现在正缺少一位笛子吹奏员,听说这里有两个好苗子,就专程过来看看,要是真的不错,那他们就会录用其中的一位。
当天下午,一场专门的测试就在学校的教室里举行。几位老师先让张强生和李才能分别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又反反复复地对两人的手掌、手指进行了仔细的查看,才拿出两个曲谱,要他们当场读谱。不大一会儿,这几个环节两个人都顺利地完成了下来。省城的几位老师相互交流了一下,都露出了赞许的神态。接下来,就进入了最重要的测试——现场吹奏。
根据要求,两个人都要分别吹奏一首自选曲目和一首指定曲目。首先上场的是李才能,他顺利地完成了指定曲目,然后开始吹奏他的拿手曲目《姑苏行》。只见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稍稍屏气凝神,轻轻地吹奏了起来,他的几个手指在竹笛上轻盈地跳动,一首优美的旋律随之在空中飞荡起来,那曲调时而高亢、时而低回,时而悠扬、时而激昂,让人听得如痴如醉。一曲终了,那些前来测试的老师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轮到张强生上场,本来两个人的水平一直不相上下难分伯仲,但今天不知怎么回事,张强生一吹那首指定曲目,就感觉很不对劲,一到小拇指按着的那个尾孔的音飘出来,总感觉明显地走了调。等到他吹奏自选曲目《扬鞭催马运粮忙》时,这一现象更加严重。这首曲目,张强生可是拿过全省比赛的大奖的,可不知怎么回事,在今天这节骨眼儿上却如此地不给力。虽然辅导老师也感到不可思议,但现实就是这样。最后,张强生自然而然地落选了,李才能最终成了省艺术团的一员。
后来,不断听到李才能在笛子界的名气越来越大,最后成了让人敬仰的笛子演奏家。
而张强生呢,随着艺校辅导班结业,他就回到了家乡。在这期间,他几次想把那不争气的笛子给劈了,但最后还是决定要永远地留着它,他要用这失败的一幕,成为激励自己的动力,所以他用一条红绸系在那笛子上,将其挂在自家最醒目的地方,以此来时时鞭策自己。
相关阅读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