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故事:少年时最崇拜的人
小镇武生
丁天有一把软钢刀,缠在腰上。天刚麻麻亮,丁天便阔步走上陈楼镇的街道。他向卖肉的、贩鱼的、开澡堂的、摆台球桌的抬手打了打招呼,眼眶里明晃晃的,那是他耍刀时积起来的光,样子和年轻时的李连杰跨步翻掌时差不多,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身怀绝技。
穿过长长的镇街,再往右拐走上300米,就是一片梧桐树林。丁天在那里耍刀。他脱下青布褂(有時是青布棉袄),亮起胸膛,扎下马步,翻掌运气,胸膛与腰被一道道肌肉连扯起来,把活扣的软钢刀弹脱到地上,然后他一个地滚翻,将钢刀抄到手中,梧桐树林里就传出了软钢刀搅动空气的“嗖嗖”声,以及林子里被惊飞的鸟“啾啾”的鸣叫声。两三个时辰后,丁天把自己弄得热气腾腾的,再把软钢刀缠回腰上,沿着原路走回来。街面上已人来人往,但都要给丁天让一条道。
这时,常会看到一个白头发的老太太,横着一根龙头拐杖,拦住丁天的路,厉声嚷:“你个龟孙子,天天对着那些树打打杀杀的,当吃管喝啊?你耍刀弄枪的,谁敢嫁给你啊?!”
丁天那时十八九岁,父母都去西北种棉花了,一两年回来一趟,奶奶一个人在家管他。老太太烧拳谱、藏钢刀、抡拐杖、托人给他找对象,怎么都阻拦不了丁天终日习武。于是,老太太逢年过节就坐在地上朝着西北方向哭:“不是丁天不听话,是你丁成龙(丁天的爹)不孝啊,生了儿子又不管,非要去边疆,去了也不回来,就寄点儿棉花回来,我身子骨儿不冷啊,心冷啊!丁成龙,你让我老太婆在镇上没脸面啊!你回来看看你这个儿子吧!哎呀,我的命苦啊,归根到底是你丁大义(丁天的爷爷)不义啊!一辈子就让我生一个娃,你倒是撒手去那边享福了……”
丁天最怕奶奶坐在地上哭天抢地骂他爸,甚至数落他过世的爷爷。腊八那天,奶奶又坐到地上哭。他服了软,蹲下跟奶奶说,镇上的年戏班加了武戏,他这就去谋个事做。老太太就用那根拐杖把自己撑起来,抹一抹眼泪说:“踩高跷的戏还有吗?”丁天点点头。丁天明白,奶奶是觉得踩高跷甩云袖的,都是些好看的姑娘……
丁天在前,奶奶拄拐杖跟在后面,找到年戏班。年戏班掌舵人笑盈盈地拿出了黄澄澄、亮闪闪的武生戏服,甩给了丁天。然后,掌舵人迎住老太太说:“这个项目就是给你孙子加的,去年就该加了。”
腊八一过就是年。小镇年戏班,先在镇上演几场,又到周边村里演。丁天在戏班里有两个角儿,一个是耍刀,一个是舞狮。怎么耍刀?就像他在梧桐树林里那样,不仅刀声“嗖嗖”响,还有乐师班用小口哨模拟出那些一会儿惊惧飞走,一会儿发现耍刀的没恶意,又“啾啾”返回,凑在枝头看热闹的鸟鸣声。丁天的刀走得缓,乐师就配上潺潺汩汩的溪流声;等他的刀突然变快,乐师又会陡转到瀑布飞流直下的滂沱声。从耍刀到舞狮之间,是踩高跷唱戏。踩在一米多高的高跷上,甩云袖穿插走位,那些姑娘像仙女下凡。丁天奶奶常坐在最前排的凳子上,转着头看不说,还侧耳辨唱腔。老太太自言自语:“哪个唱腔听上去不像是会使性子的呀?”
相关阅读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