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一沓“银票”(2)
知州巧断案
那“干瘪水蛆”回过头来,见众怒难平,便说:“你们知道什么?我丢了一百两银票,他还给了我六十两,还吞没了我两张二十两的银票。”他这么一说,撩拨起了根大的心头之火,怎么我做了好事还要被诬陷?于是上前一把揪住了“干瘪水蛆”的衣领:“你刚才说丢了六十两银票,现在又改口说一百两。到了明天,你二百两、三百两还可以胡说。我回去倾家荡产也还不起你这狮子大开口啊!”
这时,“干瘪水蛆”一口咬定说丢了一百两银票。两个人拉拉扯扯,骂骂咧咧,在围观人的簇拥下,来到润州衙门告状。润州知州姓王,这时正在审案。有一个媳妇,到衙门来告发婆婆私自酿醋出卖。王知州命令捕快把那婆婆拘捕过来。在审案间隙,知州问了焦根大和“干瘪水蛆”银票案的案情,他又叫一名捕快到焦根大的家,向焦根大的母亲了解情况。
不多时,去向焦根大母亲询问的捕快回来了,他在王知州耳边如此这般汇报了一番。王知州趁热打铁,转而审理焦根大的案子。先问“干瘪水蛆”:“人们都称呼你‘干瘪水蛆,你到底姓甚名谁,何处营生,从实说来。”“干瘪水蛆”说:“小人姓倪,名字叫荫轩,在东市场开一家翠红客栈。左邻右舍取笑小人,叫小人‘干瘪水蛆。”知州说:“你是丢失银票的事主,你把丢失银票的经过照实说来,本官自将你这案子审理明白。”“干瘪水蛆”说:“昨晚,东庄的崔员外六十大寿。我去庆寿,喝多了,不知不觉就盘桓到今天凌晨才回城,我宿酒未醒,在城门口丢失了银票,被这个乡下小子拾了。他交还我的银票,可还差四十两呢!”
三
焦根大插嘴说:“他是一派胡言,大人不要信他的。”王知州说:“让他把话说完。你丢失的银票一共有几张,多少票额?”“干瘪水蛆”说:“四张二十两的银票,一张十二两,一张五两,还有一张是三两。一共是一百两。”王知州转过头,叫文书将“干瘪水蛆”交代的“笔录”让他签名画押。王知州又要焦根大讲述拾取银票的经过。根大说:“今天早晨,天还没有大亮,我在城门口拾到一团纸,后来,展开一看,是银票。一共是六十两。两张二十两的,一张十二两,一张五两,还有一张三两。我兑了三两的银票,买了米,割了肉回家。我娘却硬要我把这钱还给失主。她说,这么大的一笔钱,谁丢了,就要了谁的命,花这样的钱,就像在谋财害命。我想,她说的话有道理,就把钱还了。想不到,他竟然诬陷我吞下了他四十两银子。”王知州叫过文书,拿焦根大交代的“笔录”,让焦根大签名画押。
王知州最后结案,说:“刚才,我已经派人去问过焦根大的母亲,她说的话和焦根大说的话基本相同。这说明,他们说的话都是实话。倪荫轩说的话也应该是实话,因为,他自己丢失的东西,自己最清楚。他们双方说的都是实话。他们说的银票票面虽然相同,这只是巧合,关键是银票的张数不同,焦根大拾到了五张,而倪荫轩丢失的是七张。焦根大捡到的银票是团作一团的,不可能被风吹去了两张,也不可能有人捡到了银票只抽了两张,又把它丢在路上。所以,结论只有一个:焦根大捡到的银票不是倪荫轩丢失的银票,是无主的银票,无主的银票应该收缴国库。但是,本官注意到,焦根大的母亲,自己生活非常贫寒,但是,在巨额财物面前,不为所动,想到的是他人的痛苦和不幸。这样的母亲是个大贤大德、大慈大爱的人,理应受到官府的嘉奖。本官决定,将这些银票全部奖励给她。至于倪荫轩,你的银票还没有找到,我们官府一定协同你寻找,一旦找到,我们会通知你来领取的。案子就这样了断。”王知州这番判决,引起了轰动,围观的百姓高声欢呼。焦根大高高兴兴地拿了银票,回家去交给母亲。只有“干瘪水蛆”一屁股瘫坐在大堂之上,被两个皂隶搀扶着,推出了衙门。
相关阅读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