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一沓“银票”
知州巧断案
一
北宋熙宁年间,润州城郊外,住着一户菜农。母子两人,相依为命,侍弄两亩菜园度日。儿子叫焦根大,每天清晨,挑着一担青菜,进城叫卖。得几个钱,买点儿柴米油盐,回来打发日子。母亲见儿子长大了,便托媒人四处说亲。但是,没有哪家的女孩子愿意嫁过来。三间草房,家徒四壁,哪家的闺女能吃得了这样的苦。
一天清晨,天还没有亮,焦根大挑着一担青菜进了城。走到城门口,他依稀看见地上有一团纸,便顺手拾起来,放在腰间。到了菜场,时候尚早,菜场上冷冷清清的,不见几个人。他把扁担往台阶上一搁,猛然想起拾到的纸团,摸出来一看,吃了一惊!纸团竟然是一沓“银票”,细数一下,足足六十两纹银!焦根大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银子,他把担子里的菜倒给了一个熟识的菜贩,然后来到钱庄,将一张面值最小的银票兑换了三两银子。肉案子上,割了三斤肉;米店里,量了三斗米;还到布店里,给母亲剪了一段布。一共没有花掉一两银子。
母亲见儿子早早回家了,还买了许多东西,很奇怪,说:“又不逢年过节,买这么多东西干啥?今天这么早回来,碰上好市面了?”根大喜形于色,说:“娘,咱家现在有钱了,我拾到了一沓银票!六十两银子!咱家有六十两银子了!”说罢,从怀里掏出银票给了母亲。母亲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大一笔钱财。她想了一会儿,说:“儿子,我们不能要这些钱。你快把它送回去。”儿子莫名其妙,说:“娘,你平时没有钱,天天盼望着钱。今天有了钱,你却又不要,要送回去!”母亲说:“我要钱,但要的是来路正当的钱,这拾来的东西,就是金山银山也不要。你想,这么一大笔钱,一大清早掉在地上,一定是那个人有急用,说不定是用这钱去救命的,那人匆匆忙忙把钱掉了,对他来说,这不是要了他的命吗?昧下这钱,我们还能过安生日子?”焦根大听了母亲的话,觉得有理,于是又回到城门口。
二
果然,一个老板模样的人在路上来回找寻。根大走上前去,问:“老板,丢了银票吧。”那人说:“你见到了?”根大说:“银票在我手里,你只要说对数目,我就还給你。”那人说:“一共六十两银票,两张是二十两的,一张十二两,一张五两,还有一张三两的。”根大一看手中的银票,一点儿也不错。只是那张三两的银票已经兑换了银两,花掉了近一两。他就把银票和二两现银交还了老板。老板也不道谢,转身就走。这时,旁边已经围拢了一大群人看热闹。有些人认识这老板,他是翠红客栈的掌柜,外号“干瘪水蛆”,他的客栈养娼招嫖,形同黑店,是个见钱不要命的家伙。“干瘪水蛆”拿了银票,扬长而去,连一句道谢的话也没有,围观的人气愤不过,七嘴八舌地说:“做人也不能这样,人家好意还了你银票,你也不意思一下。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干瘪水蛆!”
相关阅读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